头痛、头晕伴恶心10余天....

2019-11-29 不详 影像园

头痛、头晕伴恶心10余天

【所属科室】

神经外科

【基本资料】

患者,男,41岁

【主诉】

头痛、头晕伴恶心10余天

【现病史】

患者于10天前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严重时伴有恶心,无呕吐,无抽搐及尿便失禁。

【影像图片】















【影像表现】

右侧额叶见结节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见水肿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高信号,可见 “蒂状”引流血管影(红箭头)
 
【本例分析】

右侧额叶见结节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提示急性出血),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提示血管畸形成分),病灶周围见水肿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高信号,可见 “蒂状”引流血管影,考虑血管畸形伴急性出血,病灶体积较小,无明显供血血管,首先考虑到海绵状血管瘤。
 
【结果】

手术记录:核磁导航下确定病变位置,占位性病变位于颅底脑表处,呈淡红色,类圆形,质地韧,与周围脑组织边界尚清,血运中等,其周边脑组织明显黄化。
病理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病例小结】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较常见,可发生于脑内的任何部位,80%发生于幕上,以额颞叶为最常见部位,其次为脑白质深部、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区;20%发生于幕下,以桥脑和小脑半球多见。50%以上多发,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常伴有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于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由缺乏肌层和弹力层、衬以内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海绵状血窦构成,血窦间无正常神经组织,病灶内可见到不同时期的出血,血窦内有凝固和半凝固的血块,有的呈层状附着在窦壁上,并呈不同程度的机化、钙化、甚至骨化。

MRI表现: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几乎全有瘤内出血表现,亚急性或慢性渗血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表现。在常规MRI序列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病灶周围一般都围以一圈含铁血黄素造成的低信号带,此低信号带以对磁化率效应较敏感的成像序列T2WI明显,这使病灶呈“爆米花”状,极具特征性,合并急性出血这此征象可不见。

鉴别诊断:1、转移瘤,老年人多见,需要原发病史,可伴急性出血但往往多发,但无引流血管影。2、AVM,体积较大,单发多见,可见混杂血管团及引流血管(表现为混杂信号),供血血管可见或不见。3、静脉畸形,单发多见,可见引流静脉至邻近的静脉窦或静脉,远端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改变,出血少见,部分可合并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12-01 qjzhai1623

    学习

    0

  2. 2019-12-01 1501f286cdm

    很好

    0

相关资讯

Curr Eye Res: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多模态眼底成像解读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Li J近日在Curr Eye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工作,他们研究了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RCHs)的多模态成像特征。

颅内神经鞘瘤伴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57岁,因“右侧阵发性耳鸣”来院就诊;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7Hu,大小约2.8 cm×1.2 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结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50Hu),邻近脑组织稍受压,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增宽(图1)

胸椎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48岁,因“渐进性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6个月”于2017年10月14日收住院。10年前因高处坠落伤致T4椎体压缩性骨折(图1a,b),伤后即感胸背部持续性钝痛,躯干及四肢感觉运动正常,经卧床休息等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近1年出现感觉减退,由双下肢远心端向近心端渐进性发展,近10d发现双下肢渐进性无力,可站立、行走。查体示双侧肋弓以下平面痛、温觉及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肛

小肠系膜缘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28岁。因黑便半年,头晕、乏力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曾在外院予以输血及补充铁剂等治疗,头晕乏力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29×109/L,血红蛋白88.0g/L,血小板计数307×109/L。

新生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囊性变1例

患儿,男,5个月。患儿母亲(29岁)在怀孕37周时,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胎儿右侧额叶脑实质内有一4.4 cm×3.4 cm大小的偏强回声,呈现点条状血流信号,其周围可见大小4.6 cm×3.2 cm的液性暗区(图1);胎心140次/min,生命体征平稳。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腹部MRI检查示:胎儿一侧侧脑室旁可见一不规则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信号不均匀(图2);诊断为额叶占位并囊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

J Neurosurg:海绵状血管瘤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管异常。其中1/5的患者超过1个 CCM,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大约为0.1%-0.5%。排在颅内动脉瘤以后,CCM 是第二常见的脑血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