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Nanomed:重磅!研究表明,维生素D3可以帮助治愈或预防心血管损伤

2018-01-31 白木清水 来宝网

俄亥俄大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多一点阳光可能有助于恢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俄亥俄大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多一点阳光可能有助于恢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这项研究表明,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身体自然产生的维生素D3——可以显着地恢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来说,维生素D3与骨骼有关。然而,近年来,在临床环境中,人们认识到许多心脏病发作的患者会缺乏D3。这并不意味着心脏病发作的原因,但它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Malinski说。“我们使用纳米传感器来了解为什么维生素D3可以有益,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恢复。”

Malinski的研究小组利用纳米传感器开发了独特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它的直径比人的头发小1000倍,可以追踪维生素D3对单个内皮细胞的影响,这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调节成分。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维生素D3是一氧化氮(NO)的强大刺激因子,一氧化氮是调节血液流动和防止心血管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信号分子。此外,维生素D3可以显着降低心血管系统的氧化应激水平。

最重要的是,这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3的治疗可以显着地恢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同时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不是有很多,如果有的话,已知的系统可以用来恢复被损坏的已心血管内皮细胞,而维生素D3能做到这一点,” Malinski说。这是一种非常便宜的修复心血管系统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开发一种新药。”

这些研究是在俄亥俄大学进行的,是第一个发现维生素d3触发恢复的分子机制,在心血管疾病中受损的内皮细胞的功能。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是细胞模型的高血压,但维生素D3对功能紊乱的内皮的影响更广泛。内皮功能障碍是几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与缺血事件有关的疾病。

因此,作者认为维生素D3在恢复心肌内皮功能紊乱后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心肌缺血(中风)、低血容量、血管病变、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一建议得到了几项临床研究的有力支持,这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3的剂量高于目前用于治疗骨病的剂量,可能对治疗功能失调的心血管系统非常有益。

原始出处:

作者:白木清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药物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不理想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患者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反应较好,左室射血分数(LVEF)也有所提高。对于LVEF降低的LBBB患者,药物治疗(GDMT)而非CRT是一线治疗方法,然而,这类患者对GDMT的反应性如何尚属未知。本研究纳入了杜克心超实验室的数据库,入选了超声心动图诊断基线LVEF≤35%并且之后的3-6个月对LVEF进行了随访的患者。本研究排除了有严重瓣膜疾病、有植入性装置和心脏

JAHA:血红蛋白浓度与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由此可见,低水平或高水平血红蛋白浓度与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将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JACC:指南联合生物标志物治疗心衰效率更佳

心衰指南推荐滴定法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MRAs)进行定量使用,然而实际情况很多均达不到要求。其实,滴定法定量并非对每个病人都是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血清标志物的方法来区分哪些患者需要用滴定法来进行心衰药物定量。本研究纳入了BIOSTAT-CHF临床试验中的2516名心衰患者,这些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成了三组

JACC:下班时间的院内心脏停搏存活率明显低于工作时间

医院内心脏停搏(IHCA)的存活率在晚上和周末(下班时间)要低于工作时间,尽管近年来的IHCA存活率明显上升,但是在下班时间和工作时间上的差异是否发生变化尚属未知。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IHCA在下班时间和工作时间存活率差异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纳入了2000-2014年470家美国医院的151071名成年住院病人,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估IHCA存活率在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的7:00am-10:59p

JACC:冠脉对FDG的摄取可作为疾病活跃度的指标

近期的研究表明,血管周围组织的成分,比如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和外膜滋养血管(VV)在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PET/CT的方法探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患者的冠脉痉挛与血管周围炎症呈相关性。本研究纳入了27名乙酰胆碱诱导的左冠脉痉挛的VSA患者和13名疑似心绞痛但无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利用冠脉CT和PET/CT对患者的冠脉PVAT体积和冠脉血管周围

JACC: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脏祖细胞可用于临床治疗

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由于其全能性,可以定向分化为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细胞。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分化出临床级别的心血管祖细胞,并对其应用在严重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上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本研究共纳入了6名心功能不全患者(平均年龄66.5岁,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26%),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载有平均820万个hESC来源的心血管祖细胞的纤维蛋白补片治疗,主要终点事件是患者术后1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