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重磅!科学家首次鉴别出让寨卡病毒如此致命的关键蛋白

2017-01-04 不详 生物谷

当寨卡病毒横空出世时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在过去一年里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为何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缺陷等,比如小头畸型和神经性问题(格-巴二氏综合征等),但研究者们并不知道寨卡病毒哪种蛋白会让其变得具有杀伤性,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当寨卡病毒横空出世时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在过去一年里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为何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缺陷等,比如小头畸型和神经性问题(格-巴二氏综合征等),但研究者们并不知道寨卡病毒哪种蛋白会让其变得具有杀伤性,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在寨卡病毒中鉴别出了让病毒变得具有杀伤性的关键蛋白质,文章中研究人员也首次对寨卡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者Richard Zhao教授说道,该病毒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本文研究为我们深入阐明寨卡病毒影响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当然对于后期开发新型疗法也至关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寨卡病毒感染了成千上万人,其中很多患者都是美国人,在美国及其属地范围内,截至目前有超过3.8万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其中大部分都在波多黎各;而且目前并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或预防性措施。为了检测寨卡病毒,研究者Zhao及其同事利用裂殖酵母进行研究,裂殖酵母能够帮助检测病原体如何影响细胞,其最早用来制造啤酒,经过数十年来,裂殖酵母如今已经被很多科学家用来研究细胞的行为机制了。

研究者Zhao是利用裂殖酵母模型来研究HIV以及大麦黄矮病毒的先驱科学家,因此他对裂殖酵母非常熟悉;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寨卡病毒的14种蛋白和小型肽类进行分离,随后将酵母细胞暴露于每一种蛋白中,来观察细胞的变化,研究者发现,其中有7种蛋白能够以特殊的方式损伤酵母细胞,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杀灭酵母。

当然研究者的研究并不止步于此,他们还希望后期继续对寨卡病毒进行大量工作,他们希望通过研究理解上述新发现的7种蛋白质在人类机体中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者正在进行初期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同大鼠和人类细胞的相互作用,后期他们希望通过联合研究阐明寨卡病毒感染机体的更多分子机理。

原始出处:

Richard Zhao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ytopathic factors through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Zika viral proteins in fission yeast.PNAS.2016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盘点:近期寨卡病毒重要研究汇总

科学家们近期又在寨卡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如利用新型寨卡病毒感染模式小鼠研究该病毒感染胚胎之谜,或体外实验证实氯喹也可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等等。梅斯医学小编为您盘点,一起分享学习。【1】NEJM: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GBS?寨卡病毒(ZIKV)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在哥伦比亚ZIKV感染爆发过程中观察到许多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研究目的是,描述当时的格林-

Cell:高福院士揭示寨卡病毒感染与睾丸损伤的相关性

(说明:本文综合整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官网报道)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国际学术刊物《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的寨卡病毒最新研究发现。论文标题为 “Zika Virus Causes Testis Damage and Leads to Male Infertility in Mice”,文章发现寨卡病毒

Cell子刊:宋红军、明国丽夫妇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

导语:12月1日,宋红军和明国丽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Hengli Tang,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合著了一篇题为“Advances in Zika Virus Research: Stem Cell Mode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综述文章,回顾了干细胞为基础的寨卡病毒研究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

Science子刊封面、央视报道:中国团队率先获取寨卡病毒特异性人源抗体

12月14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封面刊登了一篇中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最新学术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研究员课题组和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率先研发出高效、特异性人源寨卡病毒抗体,并在小鼠模型上成功验证其具有治疗病毒感染的能力。该抗体有望成为治疗病毒感染的候选药物,有望打破无药可医的困境。 12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对这一成果进行了相关报道。研

Cell Res:全新发现!寨卡病毒有可能治愈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含有高滴度中和性抗体的寨卡病人康复期血清,可防治病毒感染胎儿的大脑,预防小头畸形症的发生。这也就是说孕期感染寨卡病毒有望治愈。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6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参与研究的主要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研究员等。许执恒研究组的博士后王硕和研究生洪帅为共同第一作者。许执恒研究

Cell Stem Cell:操纵PTEN基因培养出具有表面褶皱的大脑类器官

2017年1月1日/生物谷BIOON/---人类大脑如此独特的一个方面在于大脑皮层的尺寸和结构。但是,是什么促进人类大脑皮层---可能是我们具有独特的智力能力的基础---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怀特海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一种似乎调节着人类大脑皮层生长、结构和组装的特定基因通路获得新的认识。他们也证实三维人类大脑类器官---微型的实验室培养的特定大脑结构版本---能够有效地为人大脑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