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个体化医疗可造福超过九成癌症患者

2016-08-13 佚名 药明康德

精准医疗无疑是近来癌症治疗和研究领域的热门名词。看似罹患同一肿瘤的病人,其肿瘤的性质可能因为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而千差万别,因此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质量和效率。最近,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年会上,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Sanford医疗集团公布了一项为期2年的临床研究成果,这项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认可的研究使用下一代高通量基

精准医疗无疑是近来癌症治疗和研究领域的热门名词。看似罹患同一肿瘤的病人,其肿瘤的性质可能因为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而千差万别,因此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质量和效率。

最近,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年会上,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Sanford医疗集团公布了一项为期2年的临床研究成果,这项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认可的研究使用下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100多位癌症病人的肿瘤进行了基因分析。参与这项研究的是初步治疗无效的癌症患者或者患罕见肿瘤而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人。研究发现,90%以上的病人带有可能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的基因突变。基因分析为将近40%的病人带来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还有16%的病人得以参加精准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

这项研究表明,在新一代测序技术日益普及的现在,将基因分析推广到基层的社区医院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极大地帮助病人获得最新的治疗方法或参与最新的临床试验

▲研究的主持者癌症专家Steven Powell医生

这项研究的主持者癌症专家Steven Powell医生表示:“我们的这项研究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结果,使得16%的病人能够参加精准医疗的临床试验,而许多类似的项目只达到了5%。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社区层面上推广基因分析不但可行而且有效,它能够帮助病人获得最新的治疗方法。”

Sanford医疗集团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展下一项临床研究,届时基因分析将成为治疗每个癌症病人的标准流程的一部分,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患者将有60多种个性化医疗方案可供选择,研究将比较引入基因分析后,相比起传统治疗流程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衷心希望,在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在今年年初发起的中国版精准医疗计划的指导下,基因分析技术也能迅速普及,早日为中国癌症患者找到属于每个人的个性化医疗方案。(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 Genetic Profiling Increases Cancer Treatment Options, Sanford Study Finds

[2] Optimizing Genotype Matched Clinical Trial (GMCT) accrual in a community oncology program (COP)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个体化医疗:肿瘤学的未来

     乔斯·巴塞尔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前任主席乔斯·巴塞尔(Jose Baselga)教授在首场演说中指出,传统的癌症治疗似乎已达平台,这或许与目前的研究模式有关 ——未经选择的患者人群、简单的附加模式(将研究药物直接加在获准方案基础上)、耗资耗时的大规模研究。这种模式导致了试验的高失败率及收益甚微的结果,并为医疗系统带来无法承担的高额费用。   面对数百种在研药

Nucleic Acids Res:上海交大与IBM合作结硕果:医药大数据助力个体化医疗

  上海交大等机构合作构建的药物相互作用搜索引擎界面截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联合美国IBM沃森研究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医药大数据前沿机构的研究人员通力协作,共同构建了基于医药大数据的药物互相作用搜索引擎,进而在个体化用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近期的《核酸研究》(影响因子8.3)上。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化合物-蛋

55家互联网基因检测公司的测评质量报告

WeGene这家深圳企业成立不到一年就推出了基因测序服务,200+项检测结果,价格是1299元。高大上的基因测序服务真的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你也像我一样,对互联网基因测序睁大了惊讶和疑惑的眼睛? 随着个体化医疗和临床癌症基因组研究的发展,不断有研究结果表明,癌症基因组或其他个体化医疗诊断能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利用网络营销策略可以提高人们对个体化医疗和基因检测的认识,以及扩大基因检测服务的销售面

The Lancet:个体化医疗为健康带来巨大变化

在美国抑制心脏疾病的个体化医疗干预措施会带来1140亿美元的健康收益,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医学研究所的主席Victor Dzau表示,个体化及精准医学(PPM)的开发可以为美国人们的健康预期寿命带来巨大的进步,但PPM开发的动机目前相对薄弱。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个体特征定制的PPM医学疗法会根据患者对特殊疾病的易感性来进行开发设计,但PPM远远超出了对患者

CSC&OCC 2015:JAMA主编如何看待个体化医疗与大数据

在本次CSC&OCC 2015年会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主编Howard Bauchner教授发表了《个体化医疗与大数据》主题演讲。JAMA主编Howard Bauchner教授JAMA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是美国医学会的旗舰出版物。JAMA于2012年2月创办JAMA Network,现在JAMA Network包括JAMA皮肤病学、JAMA面部整形学、JAMA精神病学

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王红阳院士: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诊疗

2016年5月6-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暨 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临床医疗模式的革新和革命,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靶点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和预测的靶点,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措施,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诊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水平。

本次大会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同道的大力支持,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吴孟超院士、孙颖浩院士、詹启敏院士、丁健院士、王红阳院士、陈志南院士、Andrew Futreal教授、吴一龙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作了精彩演讲。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这一个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