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食管黏膜阻抗或为新选择

2015-02-10 王姗编译 中国医学论坛报

■研究简介 一项美国前瞻性研究表明,食管黏膜阻抗(MI)检测(图1~2)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方面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线pH值监测。论文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2015,148(2):334]2月刊。 研究共纳入61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81例非糜烂性但pH异常的GERD患者、93例无GERD者、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及15例嗜

■研究简介

一项美国前瞻性研究表明,食管黏膜阻抗(MI)检测(图1~2)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方面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线pH值监测。论文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2015,148(2):334]2月刊。

研究共纳入61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81例非糜烂性但pH异常的GERD患者、93例无GERD者、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及15例嗜酸性食管炎患者。对所有受试者均行MI检测,检测部位为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上方2cm、5cm及10cm处,抑酸治疗前后均进行MI检测,并将结果与无线pH值监测相比较。

结果为,GERD(糜烂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但pH异常)患者或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的MI值明显低于无GERD者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0.001)。GERD患者的MI模式与无GERD者或嗜酸性食管炎患者不同,在接近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其MI值较低,沿食管纵轴向上MI值升高;且在给予抑酸治疗后此种模式可恢复正常。在分辨食管炎患者方面,此种MI模式与无线pH值监测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95%对64%)和阳性预测值(96%对40%)。

■同期述评

食管黏膜阻抗:可摒弃长时胃食管反流检测?

虽然上述研究表明,MI检测可将GERD患者从无GERD者中区分出来,但问题是,决定MI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将左右检测的结果。

MI导管所测量的跨膜阻抗和渗透性受食管黏膜结构改变的影响,因此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完整性改变的物质均可造成MI变化。MI导管可能无法区别非反流相关的食管黏膜结构异常和反流相关的食管黏膜改变。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MI检测是否可以替代现有的胃食管反流检测方法(阻抗+pH检测、24小时pH检测及无线pH胶囊检测)。尽管MI检测简单易行,但未能提供胃食管反流的程度、类型及模式等信息,且不能区分酸性及非酸性的食管黏膜结构改变及反流主要发生于白天还是夜间,也不能确定反流暴露的高度及反流事件和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症状改善方面亦具有局限性。

尽管MI检测尚无法替代现有的胃食管反流程度评估检测,但其简易性和结果的直接可用性对繁忙的临床消化科医生极具吸引力。此外,对于无法耐受须经鼻置管24小时的阻抗+pH检测或24小时pH检测的患者,MI检测或为重要的评估工具。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可很好地区分临床上难以分辨的GERD与功能性烧心的患者,并可对其他食管功能检测进行补充,提供食管黏膜结构完整性的额外信息。

原始出处:

Ates F1, Yuksel ES1, Higginbotham T1, Slaughter JC2, Mabary J3, Kavitt RT1, Garrett CG4, Francis D5, Vaezi MF6.Mucosal Impedance Discriminates GERD From Non-GERD Conditions.Gastroenterology. 2015 Feb;148(2):334-43. doi: 10.1053/j.gastro.2014.10.010. Epub 2014 Oct 16.

作者:王姗编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 布地奈德有望成为治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新药物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Evan S.Dellon博士及其同事报告称,一种可吞服的黏性局部类固醇药物在减少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患者嗜酸细胞计数的效果方面 优于喷雾溶液,但嗜酸细胞减少与吞咽困难改善并不相关。文章于5月7日在线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        这项首次比较

J. Clin. Gastroenterol:BMI不影响PPI对GERD的疗效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Prateek Sharma博士等人研究发现,不论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如何,质子泵抑制剂(PPI)都能缓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和促进糜烂性食管炎康复(J. Clin. Gastroenterol. 2013 Feb. 24 [doi: 10.1097/MCG.0b013e31827e46be])。 Dr. Prateek Sharma   不过,研究结果也提示“

AAAAI 2014 :食物过敏者食管炎发病风险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由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在食管组织中浸润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反应或肿胀。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吞咽困难及呕吐,严重者可引起食物嵌塞。食物过敏的典型介质为免疫球蛋白IgE,但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并不依赖于IgE的升高。 2014年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协会年会(AAAAI)上,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儿童医院Spergel博士对其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报告,指出部分食物过敏患者在

反流性食管炎内科综合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为烧心、反流、胸痛及吞咽困难等。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由于食管抗反流机制减弱与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抗反流机制减弱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ES)压降低或一过性LES松弛以及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和食管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

邹多武:食管疾病研究热点

食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消化内镜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食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不少的热点问题,值得同道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 GERD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随着对食管测压技术的应用,发现部分难治性GERD患者可能存在食管运动障碍、贲门失弛缓症等动力障碍性疾病,而以往我国对嗜酸细胞

JACI Pract: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治:成人优于儿童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多于15个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抑酸药治疗无效。多项研究已证实,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年龄差异,但是国际胃肠病研究小组以及美国胃肠病学大学发布的指南对初始治疗以及转诊病人的建议并未有太大区别。 美国Ichan医学院过敏与临床免疫学的Rassbach教授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显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