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中风后,梗死核心损伤程度越低,灌注后获益越多

2022-03-12 Freeman MedSci原创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通过评估BBB的完整性来确定的梗塞内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降低

避免梗死周边组织梗死是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主要目标。较小的后续梗死体积(FIV)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既定标准,与良好的功能结局密切相关。然而,最近的分析表明,在大血管闭塞引起的中风患者中,减少FIV只能解释血栓切除术的12%的益处。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梗死区内的组织并非均匀受损,而是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与最初的缺血损伤的强度相对应。

血脑屏障(BBB)因紧密连接功能障碍和内皮损伤而中断,是脑缺血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后果。缺血组织中的BBB破坏与更高的临床严重程度、更多的近端血管闭塞、更长的缺血时间有关,并与静脉溶栓后的再灌注程度成反比。

BBB通透性的增加也与中风后的并发症和更差的功能结局有关。

藉此,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的Felix C. Ng等人,将治疗后的BBB破坏作为缺血组织损伤的定量代用标志物,以检验治疗性再灌注的临床益处与梗死内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降低有关的假设。

他们在EXTEND-IA TNK(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Befor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和EXTEND-IA part-2(Determining the Optimal Dose of Tenecteplase Befor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aemic Stroke)试验中,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汇总分析。治疗后24小时的BBB通透性是根据 T2* 灌注加权成像中血管外钆的T1增高程度来计算的,并在扩散加权成像病变中进行测量。

首先,为了确定BBB破坏作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标志的临床意义,他们研究了治疗后BBB通透性与功能结果之间的关联。其次,进行了探索性的(再灌注、BBB通透性、功能结果)中介分析,以估计再灌注-结果关系中由BBB通透性变化中介的比例。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分析的238名患者中,在调整了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病前改良Rankin量表、梗死地形、侧位、溶栓剂、性别、实质血肿和后续梗死体积后,24小时在梗死区测量的BBB渗透性增加与有利结局(90天改良Rankin量表得分≤2)的可能性降低有关(调整后的几率比,0. 86[95%CI,0.75-0.98],P=0.023)。

中介分析表明,减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由BBB渗透性估计)占再灌注和有利结局之间关联的18.2%,这表现在加入BBB渗透性作为协变量后再灌注的回归系数减少。

该研究的中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通过评估BBB的完整性来确定的梗塞内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降低,与功能预后的改善独立相关。除了减少弥散加权成像定义的梗死体积外,再灌注也可以通过减少梗死内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来改善临床结果。


原文出处:
Ng FC, Churilov L, Yassi N, et al. Reduced Severity of Tissue Injury Within the Infarct May Partially Mediate the Benefit of Reperfusion in Ischemic Stroke.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和颅内出血有何关系?

诊断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后,颅内出血的风险估计增加了3倍。

Stroke:患传染性疾病后,颅内大血管狭窄风险会增加

慢性感染性暴露,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2和巨细胞病毒与磁共振血管造影上看到的无症状ILAS有关。

Stroke:DWI和FLAIR影像联合应用,可预测不明原因脑中风预后

联合两种影像方法 可预测不明原因脑中风预后

Stroke: 大脑静脉血栓,双重口服抗凝和华法林哪个效果更好?

在CVT患者中,与华法林治疗相比,使用DOACs治疗与类似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以及有利的安全状况有关。

stroke:脑中风,血管内治疗近年来的治疗效果,形势喜人!

在过去几年里,常规临床实践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后的临床结果有所改善

stroke:天坛医院:调查中国1万脑中风患者,男女预后差别如何?

与男性相比,在中国,女性AIS患者在3个月内获得有利结果的可能性较小

拓展阅读

突发脑梗死替奈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获得好效果

80 岁男性突发脑卒中,约 2.5 小时后入院,经检查评估行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术,给予多种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嘱定期复查。

JAN: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轨迹模式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者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别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长期照护需求。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暂未更新 ·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