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 2013:饮食结构与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2013-05-27 张丽佳 编译 医学论坛网

  在5月18日至5月21日召开的美国消化疾病周上,来自匹兹堡大学的Franck Carbonero教授发表《非洲本土人与非洲裔美国人短期日常饮食互换对结肠发酵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指出人类肠道生物菌群及相应的代谢途径并不取决于遗传背景,而是受到饮食结构变化的动态调节。西方高脂饮食能够抑制肠道微生物发酵,而富有多糖类和淀粉的饮食结构作用反之。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将最终导致肠

  在5月18日至5月21日召开的美国消化疾病周上,来自匹兹堡大学的Franck Carbonero教授发表《非洲本土人与非洲裔美国人短期日常饮食互换对结肠发酵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指出人类肠道生物菌群及相应的代谢途径并不取决于遗传背景,而是受到饮食结构变化的动态调节。西方高脂饮食能够抑制肠道微生物发酵,而富有多糖类和淀粉的饮食结构作用反之。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将最终导致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这可能是不同人群罹患大肠癌风险存在差别的原因之一。

  在Franck教授开展的研究中,共有20名非洲本土人和12名非洲裔美国人被纳入为期2周的饮食互换实验。非洲本土人调整为西方饮食结构(51%脂肪,27%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3g纤维素/1000kcal),而非洲裔美国人调整为南非饮食结构(17%脂肪,15%蛋白质,68%碳水化合物,21g纤维素/1000kcal)。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进行饮食监控并且调整其能量摄入在维持体重水平。在饮食互换实验开始前后每周采集受试者粪便样本。采用qPCR方法直接检测与粪便中乙酸盐及丁酸盐生成相关的细菌基因表达,评价结肠发酵程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采用qPCR方法间接测定肠道菌群;采用呼吸跟踪仪检测呼气甲烷水平。

  结果表明,饮食交换实验结束后,本土非洲人的肠道产甲烷古菌数量和粪便中乙酸盐及丁酸盐生成相关的细菌基因表达显著降低,与粪便中乙酸盐及丁酸盐含量测定的结果吻合(实验前含量分别为:91.8±16.3μmole/per g和25.7±7.2μmole/per g;实验结束后含量分别为20.0±4.8μmole/per g和5.0±1.7 μmole/per g)。相反,非洲裔美国人的肠道产甲烷古菌数量和粪便中乙酸盐及丁酸盐生成相关的细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除此之外,呼气甲烷水平显著升高(P=0.04),其基础值为22.1±2.5ppm,实验结束后测量值为31.8±4.5ppm。粪便中乙酸盐及丁酸盐含量升高(实验开始前含量分别为:31.3±6.2μmole/per g和58.1±9.8μmole/per g;实验结束后含量分别为31.3±6.2μmole/per g和14.0±3.0μmole/per g)。

作者:张丽佳 编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1 DDW超声内镜研究进展

     2011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已经在美丽的密歇根湖畔城市芝加哥落下了帷幕,这次学术会议一如既往地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众多消化医师,并展示了消化系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与超声内镜(EUS)有关的研究仍然是令人瞩目的焦点。   会议收录的各项研究成果显示,EUS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适应证得到进一步拓展(见图),而且EUS引导下的各种介入治疗,包括胰胆管引流术、肿瘤内药物注射

DDW 2013:二甲双胍或降低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

  奥兰多——在消化疾病周(DDW)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CRC)风险降低有关。   罗切斯特梅奥医院的Siddharth Singh医生报告称,磺酰脲类和胰岛素均与CRC风险降低无关,反而显示出风险增加的不显著趋势。未观察到CRC与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之间有关。   糖尿病是明确的CRC危险因素,而且临床前和观察性研究已显示,抗糖尿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