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假体材料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2017-07-10 MedSci MedSci原创

外科手术的进展改变了先天性心脏病(ACHD)人群,然而,与手术相关的假体材料可能引起附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近日,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全国范围内ACHD人群中,前瞻性地确定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和预测因子,重点关注假体材料。

外科手术的进展改变了先天性心脏病(ACHD)人群,然而,与手术相关的假体材料可能引起附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近日,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全国范围内ACHD人群中,前瞻性地确定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和预测因子,重点关注假体材料。

方法:
研究人员在CONCOR ACHD登记处确定了14224名患者,并对其进行前瞻性地随访,其中有50.5%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3.6岁。通过使用泊松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和使用Cox回归分析的预测因子,研究人员确定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

结果:
总发病率为1.33例/ 1000人年(124例/93562人年)。在风险因素分析中,研究人员将假体的存在作为特定的修复学中单独的时间更新变量,使之成为与IE相关联的基线特征的模型。对于ACHD人群来说,在移植术后的短期和长期内,含瓣膜的修复体都与更高的风险有独立的联系:风险比(HR)= 17.29;7.34 - 40.70,6 - 12个月:HR = 15.91;6.76 - 37.45,超过12个月:HR = 5.26;3.52 - 7.86。仅在移植后的前6个月具有无瓣膜修复术,包括瓣膜修复,(HR = 3.34;1.33 - 8.41),此后没有无瓣膜的修复术。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引导技术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推导和验证。IE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包括:含瓣膜修复术的基线、主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重缺陷、以前的IE和性别。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辨别力,并且提供了多达10年的准确预测。

结论:
这项研究提供了IE发病率的估计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ACHD队列中IE风险的决定因素,并且基本上了解了IE的预防指导方针。研究表明含有瓣膜的修复术是IE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其他的修复术,包括瓣膜修复,在移植后的长期风险不会增加。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