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2020年5月21日-28日
5月21日-5月28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陈义汉院士前往参会,并在会上提交提案。
13021590794024139在《关于试行“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的提案》中
他提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再一次敲响了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警钟。”
他呼吁:
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陈义汉介绍:
医学教育作为一项终身教育,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1 医学院校教育
医学生在医学院校中接受的基础和临床医学教育
02 毕业后教育
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医院接受的专业化培训
03 继续教育
在完成毕业后教育后,为了顺应医学的发展,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
虽然世界各国均高度认同这样的连续性医学教育过程,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第一和第二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破题。
以第一阶段的医学教育为例,目前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学制长短不一,包括3年、5年和8年等学制。而第二阶段的医学教育,即毕业后教育的时长和学位也不统一。尤其令人困扰的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医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方式纷繁复杂。
另一方面,我国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的课程体系差异明显,院校之间难以对接,与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接轨;医学教育第二阶段的认证方式也有所欠缺,迄今为止缺乏全国统一的认证评估标准。
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陈义汉认为,这些问题都已严重制约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推进“知识、素质与能力三位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
针对上述问题,
陈义汉院士建议,
建立中国特色的“5+3医学博士”
医学教育模式,
探索试行 “5+3”学制,
培养临床医学博士。
我国医学院校仍然以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可有效衔接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适合中国国情,也与国外“4+4”学制培养临床医学博士殊途同归。
陈义汉同时建议,
可试行与“5+3医学博士”
医学教育模式的
配套工作体系。
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灵魂,国际化课程体系是医学教育的助推器,应在充分借鉴国际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医学教育平台,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具体方案可以是:实行以1年强化预科教育、2年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教育和2年以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的临床实习轮转教育。此外,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在强化通识基础的同时,将职业素养、公共卫生和大健康等理念贯穿其中。
同时,陈义汉在另一份提案中,
针对我国极地工作的开展,
提出了建议:
应加强我国极地医疗保障工作,
探索和建立比较完备的
极地医学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
陈义汉介绍,多年来,我国极地考察计划中的医学项目基本属于基础研究项目,几乎没有临床实用技术项目。极地医生照搬不适合极地环境的常规医疗技术在极地开展工作,防治效果往往不佳,针对极地的特种医疗技术体系尚未建立。
另外,目前我国极地考察的医疗保健工作是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实施,极地医生缺乏上岗前的特种技能培训。陈义汉说,目前我国考察站只能开展单纯的医疗工作,较难在“大健康”范畴开展工作,即缺乏系统的社区诊断、缺乏疾病预防技术支撑、缺乏极地特殊环境下的传染病防控机制。
77671590794024791
为解决这些问题,
陈义汉建议
探索建立极地医学技术体系,
比如特殊环境下的全科医学技术、
特殊环境下的整合医学技术、
特殊环境下的创伤急救技术等。
在保障机制方面,陈义汉建议委托专业医疗机构管理极地医疗保健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极地临床与预防整合技术规程。“比如,对极地医生进行上岗前的特种医疗技能规范化培训,提高极地考察站的医疗保健水平。”
此外陈义汉还建议,中国的南极科考站可在全球率先挂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在北极,则应尽快建立北极航道生命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北极航运“零事故”安全体系,这套保障系统应包括北极航运中的生命抢救技术规程、重症患者转运路线、北极航行船的医疗设备配置等。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科院#
70
院士是学术至高点,也是大家必争之地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