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标准化菌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2018-07-20 佚名 科技部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 500 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肠道菌群移植有一定疗效,但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菌群是从健康人体内提取,其中包含的有害细菌有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 500 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肠道菌群移植有一定疗效,但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菌群是从健康人体内提取,其中包含的有害细菌有在患者体内失控大量繁殖的风险。

据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介绍,该校一个多学科的研发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标准化的可控安全菌群,用来构成人体肠道菌群的基础“骨架”,形成肠道疾病新的治疗方法。该项成果的关键是研究人员使用新型无氧生化反应装置,在无氧环境下对人体肠道菌群的细菌进行分离和培养,研究其功能和生长条件,从中确定了十多种细菌,他们能够覆盖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形成“最小化”的健康人体肠道菌群,并且找到了能够进行低成本大量生产的方法。在实验室中用这种“最小化”的健康肠道菌群在小白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证实,对恢复肠道系统病变的小白鼠的肠道菌群的平衡确有效果。

科研团队认为,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多种与肠道菌群及内分泌失衡相关的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克罗恩氏病、慢性结肠炎、肥胖症、脂肪肝和糖尿病等。科研团队已经将此成果申请专利,并建立初创企业 Pharmabiome 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后续将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确定其安全性和实际疗效,以便投入实际应用。 该项研究获得了今年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奖“星火奖”(Spark Award 201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9-06-04 Tamikia
  2. 2018-07-20 龙胆草

    学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PNAS:肠道菌群不仅导致焦虑症!还会伤及肠神经系统!

近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一则重要通知,要求进一步限抗,这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趋势。除了“超级细菌”的威胁,抗生素所致的菌群紊乱也着实令人忧心。

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到底有什么关系?

以肠道菌群为主、关于我们人体的微生态环境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一步步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基因组学、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认识微生物世界提供了新高度的技术、方法方面的支持,因此这个领域这几年中出现了井喷般的发展。

Microbiome:王德华研究组揭示肠道菌群介导聚群行为节省能量的机制

会性动物(包括人类)具有群居生活的习性。群居生活的益处是能够提高动物获得食物的可能性、缓解压力、降低被捕食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和群体的适合度。聚群行为(Huddling)是社会性动物在恶劣环境下为提高自身适合度进化出的一种合作适应性行为。社会性体温调节(Social thermoregulation)假说认为聚群行为可以通过减少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以减少热量散失而节约能量。王德华研究组发表文章从生理

Sci Trans Med:警惕三氯生!麻省科学家发现它可能会导致肠癌,很多牙膏、化妆品和厨卫用品中都有

麻省大学张国栋课题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长文指出,小鼠接触低剂量的三氯生会增加其患结肠炎症及肠炎相关肠癌的风险。

Nat Med:超全的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分析!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许多健康因素有关,但研究之间的差异限制了它们之间效应的探索。 研究人员利用新型技术平台对38种疾病和51种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队列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前所未有的关性联,同时发现了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最常见的相关性,并确定哪些疾病和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具有最大的关联性。

BMC Biol:叶酸补充剂和肠道细菌

补充的叶酸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其吸收方式曾被认为与饮食中的天然叶酸相同,但是实际上却是通过人体内不同的蛋白质通道吸收。在近期的论文中,我们发现了另一条途径,即通过肠道细菌吸收,并讨论这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