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atry Res: 一种针对早期精神病的数字健康干预措施(Actissist)的效果

2024-06-25 xiongjy MedSci原创

基于CBT的Actissist应用程序在改善精神病症状方面并不比症状监测应用程序ClinTouch更有效

精神分裂症影响全球2400万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在成年早期发病,且在首次发病后的五年内复发率高达80%。复发不仅导致高昂的急诊和住院费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发展。传统的精神病治疗方式,如药物和心理社会干预,往往因为预约治疗的限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的迹象。随着全球医疗服务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自我管理长期疾病成为许多卫生服务政策的核心,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提高治疗质量、效率、成本和可及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原理的数字健康干预(DHI)如Actissist应用程序被开发用于早期精神病患者,但其效果尚不明确。

这项平行组、评估者盲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认知行为疗法指导的数字健康干预(Actissist应用程序)是否在改善精神病症状方面比远程症状监测(ClinTouch应用程序)具有额外的好处。参与者从英国的社区健康服务中招募,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Actissist加常规治疗(TAU)或ClinTouch加TAU组。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为在首次发病后五年内的精神分裂症谱系精神病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达到一定标准,能够提供知情同意并且会讲英语。随机化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并根据服务类型(EIS或社区精神健康团队,CMHT)分层。研究程序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进行,所有程序均符合相关国家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标准,并获得了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Actissist应用程序基于CBT原理,通过结构化的自我评估问答,聚焦于认知评估、信念确信、情绪和相关行为,并提供正常化信息及应对策略。应用程序主要针对五个关键复发风险指标:感知批评、社交、大麻使用、偏执和听到令人困扰的声音。参与者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困扰他们的领域,触发一系列自我评估问题,并获得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多媒体内容支持。ClinTouch应用程序则作为活跃对照条件,主要进行症状监测,通过通知提醒用户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并上传数据。

Fig 1

图 1.Cohen 的 D 代表主要和次要结果

在213名被评估的潜在参与者中,172名参与者最终被招募并随机分配到Actissist组和ClinTouch组。主要结果数据在12周时可获得143名(83.1%)参与者的数据,在24周时可获得146名(84.9%)参与者的数据。两组在基线特征上总体可比,但Actissist组的症状略微更严重,功能稍低。结果显示,Actissist加TAU组在12周和24周时在主要结果(PANSS总分)上并不优于ClinTouch加TAU组,两组在所有次要结果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在试验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参与者普遍认为这两款应用程序易于使用,且愿意推荐给他人。

 

Fig 2

图 2.主要结果(PANSS 总分)随时间变化

这项研究表明,基于CBT的Actissist应用程序在改善精神病症状方面并不比症状监测应用程序ClinTouch更有效。然而,两组参与者在主要和次要结果上均显示出随时间的临床改善,且应用程序的使用是安全和可接受的。因此,建议在常规护理中为早期精神病患者提供数字症状监测或干预工具的选择,以便个性化地调整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如何将数字症状监测与干预策略整合,以提供更加协调和及时的治疗。此外,还需增加样本量以研究性别和种族差异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总的来说,尽管本研究未能证明Actissist在临床效果上的显著优势,但它在促进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潜力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Bucci S, Berry N, Ainsworth J, Berry K, Edge D, Eisner E, et al. Effects of Actissist, a 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early psycho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sychiatry Research 2024;339:116025.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4.116025.

作者:xiongj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Mol Psychiatry:遗传对精神分裂症小胶质细胞激活的贡献

没有观察到SCZ患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的明显功能迹象。SCZ患者的小胶质细胞具有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相关的基因表达畸变,而无助于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

JAMA Psychiatry:英国生物库中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和表型特征

基因库样本在精神PRS和重合位点检出率上表现均偏低于临床样本。同时在症状重度、教育水平、认知功能、就业状况等多方面也表现出相对较轻的特征。由于自然选择的影响,临床表型特征表现出较轻的特征。

Psychol Med: 大麻相关精神分裂症与大麻无关精神分裂症中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和精神病住院治疗

将与大麻相关的精神分裂症病例视为一种潜在的不同疾病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差异是由于比较了不同生物学类型的精神分裂症,还是表明行为差异,例如依从性和寻求治疗的降低。

Brain:精神分裂症患者奖赏适应性编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与淡漠的关系

在新的(首次接触,适应不足)和更熟悉的(重新测试,适应过度)情况下,奖励表征的精确性丧失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多种动机症状。

解锁认知之门: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最新研究进展

医学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解正在不断进步,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治疗和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每月1次!第二代长效针剂“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可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再住院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是每月给药一次的长效针剂,其活性成分帕利哌酮是该疾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具有良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