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Rheumatol:早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外显子组测序

2018-07-23 xiangting MedSci原创

1例患者中发现了一种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建议在早发性和/或家族性SLE中寻找单基因病因/关联。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发性、家族性和/或综合征性SLE可能提示单基因病变。这项研究目的是探讨早发性或家族性SLE患者的遗传相关性。

研究招募了7例SLE病例(来自不同家庭),其发病年龄≤5岁,家族史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6个指数病例中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由Sanger测序证实疑似变异。其中1例患者没有进行WES,其特征与前3例相似;仅用Sanger测序筛选了C1QA, C1QB和C1QC的外显子。

在SLE相关基因中证实了2个新的和3个以前报道过的突变:2例患者的C1QA中的纯合无义突变(c.622C>T/p.Gln208Ter);1例患者的C1QC(新变体)中的纯合无义突变(c.79C> T/p.Gln27Ter);1例患者的C1QC中1的纯合错义突变(c.100G>A/p.Gly34Arg);1例患者C1S的纯合错义突变(c.1945G>C/p.Ala649Pro)(新突变);1例患者DNASE1L3中的纯合移码突变(c.289_290delAC/p.Thr97Ilefs * 2)。此外,在1例患者中确定了HDAC7(组蛋白去乙酰酶7)中的强候选突变。

5例患者编码早期补体蛋白的基因存在纯合突变。这可能导致凋亡小体的清除率降低。1例患者有DNASE1L3突变,DNASE1L3在清除自身抗原中起作用。1例患者中发现了一种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建议在早发性和/或家族性SLE中寻找单基因病因/关联。

原始出处:
Ezgi Deniz Batu, et al. Whole Exome Sequencing in Early-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Rheumatol. 15 July 201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盘点那些年,被误诊的5种狼疮症状~你中招没?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发作和缓解交替发生的慢性疾病。由抗原和抗体免疫反应形成的血管炎,造成不同部位的组织损伤,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因为全身各器官都有血液供应,血管受累必定会有损伤,所以有血管的部位均可受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该疾病好发于生育期女性,但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为0.4/10万~0.6/10万,其中<16岁的儿童发病率为15%~20%,并多见于12~16岁的儿童,<10岁比较少见,<5岁更为罕见。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也受民族和人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数据也有一定差异。

J Rheumatol: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坏死的监测

根据现有最佳证据,使用糖皮质激素与SLE患者的ON密切相关。

J Rheumatol: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的孕前心血管健康和妊娠结局

差/中等的孕前心血管健康影响SLE女性患者早产和SGA婴儿的妊娠结局。

J Rheumatol: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血管炎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后的带状疱疹

静脉注射CYC的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高。

Lancet:Baricitini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新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许多依赖于Janus激酶(JAK)的细胞因子,因为JAK家族的细胞质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调节促炎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如1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6,12,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