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核包膜组装缺陷引起癌症相关染色体碎裂

2018-09-22 海北 MedSci原创

微核,一种常见的核畸变,是染色体碎裂的一种起源,而染色体碎裂是一种在癌症中常见的灾难性突变过程。

核膜结构或完整性的缺陷与各种人类疾病有关。微核,一种常见的核畸变,是染色体碎裂的一种起源,而染色体碎裂是一种在癌症中常见的灾难性突变过程。染色体碎裂在微核自发丧失核膜完整性后自发产生,其会导致染色体断裂。核膜的破坏使DNA暴露于细胞质并启动先天免疫促炎信号传导。
尽管其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但微核核膜脆弱性的基础尚不清楚。最近,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微核经历有缺陷的核包膜组装。只有“核心”核膜蛋白能够在滞后染色体上有效组装,而“非核心”核膜蛋白,包括核孔复合物(NPC),则不然。因此,微核不能正确导入核包膜和基因组完整性所必需的关键蛋白。
研究人员还发现,纺锤体微管阻滞NPC和其他非核心核膜蛋白在滞后染色体上的组装,导致核膜组装中的不可逆缺陷。将错误分离的染色体定位于远离纺锤体的实验操作可以纠正有缺陷的核膜组装,防止自发的核膜破裂,并抑制微核中的DNA损伤。
因此,在后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退出期间,染色体分离和核包膜组装仅通过有丝分裂纺锤体解体的时间松散地协调。缺乏精确的检查点控制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丝分裂退出期间的错误是频繁的,并且经常引发灾难性的基因组重排。

原始出处:
Liu S et al. Nuclear envelope assembly defects link mitotic errors to chromothripsis.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534-z.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1)
#插入话题
  1. 2018-09-26 tw007007

    谢谢分享,学习了,感谢

    0

  2. 2018-09-22 明月清辉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本身更可怕

“过度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患者疾病的治疗需求的医疗行为。在癌症的治疗中,过度治疗行为非常普遍。曾有人这样形容,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因病而死。这所谓的“治死”指的就是不恰当的治疗方式,“过度治疗”是典型体现。癌症过度治疗的表现一是盲目追求手术的大和广,鼓励多切除周围的正常组织,手术范围越来越大,或者是在根本无需进行手术的前提下为了

BMJ:PD-L1在癌症中的表达状态与PD-1或PD-L1抑制剂的疗效

由此可见,对于PD-L1阳性和PD-L1阴性的患者,PD-1或PD-L1阻断疗法优于常规疗法。该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PD-L1表达状态不足以确定应向哪些患者提供PD-1或PD-L1阻断治疗。

阿司匹林可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

阿司匹林,化学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应用广泛、廉价易得、相对安全的非处方止痛药。阿司匹林经常用于预防中风和血栓。根据多年研究,阿司匹林也可以预防各种癌症。

神刊CA:185个国家36种癌症大数据分析!今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

神刊《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影响因子高达244.585,名副其实的学界刊霸,而且CA主要是以肿瘤综述为主,每刊仅有2-5篇综述文章,但其文章质量之高,引用数量之大,是其他顶级期刊都望尘莫及的。2018年9月12日其以“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Sci Adv:多种癌症有望攻克!科学家发现药物治疗又一靶点!

自从研究人员发现了表观遗传和乳腺癌干细胞的联系后,对其在癌症方面的研究便愈来愈热,进展发面更像脱了缰的野马,不断取得突破,来自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的遗传学家发现了癌症耐药的另一新靶点——mTORC3,这一发现为新的药物疗法提供了希望,有望可以克服这种耐药性,治疗癌症。

曼彻斯特大学医学研究获得新突破,高新石墨烯研发将改进脑癌治疗方案

据曼彻斯特大学最新报道,曼大健康科学学院运用新型材料石墨烯,成功研发治疗脑癌的新型手术设备,通过蜂窝生物技术(Honeycomb Biotechnology)提高脑癌手术治愈率,有望在不久的未来成为脑癌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