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再谈医疗与医患的关键点和痛点

2016-12-12 健康智汇 健康智汇微信号

中欧每年举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的议题均是当年中国健康投资界的热点,今年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最难撬动、又是最大痛点的医疗服务投资领域。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还有哪些投资契机?谁会成为重构现行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峰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担任主持,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共同探讨了当

中欧每年举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的议题均是当年中国健康投资界的热点,今年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最难撬动、又是最大痛点的医疗服务投资领域

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还有哪些投资契机?谁会成为重构现行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峰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担任主持,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共同探讨了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投资热点等话题。
 
以下是讨论实录:
 
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医疗服务是一个热点,也是难点。医患矛盾非常激烈,成为了焦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表示:医患关系处理起来很难,也很简单。我认为关键在于我经常跟同事讨论的四个问题,这也是患者到医院来看病最关系的四个问题,就是:保障安全(Keep me safe),让我健康(help me health)、对我善意(be nice to me )、不浪费我的钱(don’t waste my money)。从这四点出发,大部分问题是其实也是很好沟通的。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认为:我在体制内做了20多年医生,当时我的医患关系也处理的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做到,这牵涉到体制的问题和缺陷。其实很多医生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都很困惑,这也是我走出体制之后的一点感受。

王燕妮表示: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场景有很多,我们关注的是家这个场景。我们认为核心有两点,第一是质量,医疗服务的质量并不容易标准化,但现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现在有机会把患者的前期诊疗和后期康复的期望满足得更好,这样有机会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第二是人才,医疗人才在我国十分稀缺,在老龄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动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人才,尤其是医疗,健康干预的许多环节是在医院之外,如果可以把所有的环节都调动起来,可能是突破医患关系瓶颈的新思路。
 
蔡达建:体制内的医院能不能像张强医生集团这样的医疗服务机构一样,做更多的诊前和诊后的服务?

段涛:造成公立医院主要关注诊中阶段主要是体制的原因,中国的医院是分割式的诊疗模式,即在家里不舒服与医院无关,出院之后也是非医疗行为,中国大部分的医院都是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效率非常高,但体验不好。目前想要改变这样的模式难度很大。我们医院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蔡达建:怎样从现在医疗服务问题中找到投资机会?

冯唐:
痛点就是机会,现在不舒服,自然有人为舒服买单。医疗难就难在非常复杂,从任何单点切入都很痛苦。大家都知道医疗中有几个关键点,医生是一个关键驱动因素

第二个是医院,至少在现阶段,大型三甲医院其实不可或缺。大家都讲临床,就是因为要到病床旁边去,这也是很多移动医疗落不了地的原因。

第三是患者。医疗不是一个资本驱动型的行业,哪怕给医生三倍工资,如果没有患者,那这个医生心里也是慌的,让张强医生一个月不接触手术刀,段院长一个月不接触妇女,他们都会心慌。

第四个是支付方式。看起来一部分中国是很有钱的,但真让他们出钱请张强医生、段院长,他们仍然会犹豫:为什么一个手术就3万,一个诊断就5千?他们还是希望别人来把费用付掉。医疗是刚需,但是低频。

第五是药品,器械。没有这些,医生也没办法。比如疫苗,为什么要去香港打,因为内地没有,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

蔡达建:医疗服务应当如何创新?

冯唐:
怎么创新医疗服务?第一个是战略层面。怎么样把医疗服务中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其实很多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付费问题:一种是自掏腰包,第二是医保,第三是商业健康险,第四雇主支付。其实这些点都可以挖。我原以为自掏腰包很难,其实现在发现也并不是。非盈利公立医院医保付费,并不是医保全覆盖的,其实很大比例是自掏腰包的,如何让自掏腰包变得舒服,心甘情愿,这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很多困难,仔细一看也都是纸老虎,有的困难经过大家的努力,也不是没有裂缝可挖。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在北京、上海的公立医院,自付比例在20-30%,地方政府希望把自付比例控制在25%以下。医改很难,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力其实来自外部,我认为这是一个解构——重构的过程。能够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自由执业、互联网、商业保险、人工智能。未来三到五年这些因素会解构公立医院体系,最终重构医疗体系。

蔡达建:医疗健康具有公益性质,是否应该完全交给市场?

冯唐
这个问题有好几个误区。协和最初是谁建的?是一个私立的老板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富二代的钱就不能创造很好的社会价值?

其次是该不该盈利?拿梅奥诊所来说,盈利么?挣很多钱。挣钱不可耻,关键看挣了钱怎么用。为什么医疗就必须是公立的?这样的误区把我们的医疗资源锁得死死的。当大型公立医院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不是说公立医院不好,而是公立医院总是有做不到的事,公立医院做不到的,我们就有机会。
 
王燕妮:创立青松时,我也在考虑应该是公益性还是盈利性质的。但后来发现,不管是什么性质,这个模式都必须要有造血能力。付费机制和监管可以让大家的目标统一的。我们的服务既有医保购买、也有商保购买,也有雇主购买。大家都很关心我们是否盈利,因为很担心我们无法再提供服务。所以我认为最关键不是公益还是盈利,而是在于是否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背后的监管机制则能够让机构和患者的目标达成一致。

作者:健康智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12-14 millore
  2. 2016-12-12 知难而进

    不错!!!!!!!

    0

  3. 2016-12-12 医路开来

    很不错

    0

相关资讯

冯唐:我在协和学到的十件事

三十岁后,什么时候退休,是个大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国家规定,现行是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听说因为社会老龄化 日趋严重,有关部门要延长退休年限,男性65岁,女性60岁;再比如,挣到够花,马上回家,当然,现在够花是否将来够花,需要充分考虑通膨涨和欲望膨胀; 我还有一种针对自己的算法,我的工作年限至少要等同我的上学年限,否则觉得愧对社会,内心不安。我小学中学义务教育

精辟!冯唐对中国医疗的10句点评

导读:2016清华—约翰·霍普金斯首都医疗论坛”上,有着“作家、诗人、医生”等多个头衔的冯唐先生在会上用十句话点评了中国医疗现状。 “我1990年进入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毕业,现在距我毕业快20年了,(医疗中)有些问题我没觉得有根本性改变,相比我学医的时候,甚至有些问题变的更矛盾了。”7月10日下午,在首都医疗集团发起并支持的“供给侧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2016清华—约翰·霍普金斯

冯唐:我当时决定不做医生的两个原因 如今并未改变

和过去一样,医学生继续穷困,继续请不起美丽的护士小姐吃宵夜。和过去相比,大大夫的挂号费涨了点,还是在一本时尚杂志的价格上下,一上午还是要看几十个病人,还是要忍尿忍屎忍饿忍饥,每个病人还是只能给几分钟的问诊时间。和过去不一样,除了穷困,医生开始有生命之忧了,个别享受不到基本服务的病人开始动手了。这是一封冯唐写给“希波克拉底”的亲笔信,掏心掏肺地说出了两个他当年没有选择当医生的原因。希波克拉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