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又双叒讲“十句话” 这回依然戳中医界痛点

2016-12-22 李子君 健康界

仅仅用“知名作家”这个称呼描述冯唐显然并不合适。学医出身的他,职场早已跨多个领域,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从事管理,抑或进入医疗投资领域,每一次转身都踩出深深的足迹,并吸引众多目光。不管怎样,冯唐都是一个爽快人。一个典型事例是,他2015年给中国医疗界的“十句大实话”,仿佛扯下一块遮羞布,用坦率和犀利的语言,道出医疗圈的诸多真实和无奈。好故事总有续集。2016年进入尾声,冯唐再次语出惊人,通过健康界讲出

仅仅用“知名作家”这个称呼描述冯唐显然并不合适。

学医出身的他,职场早已跨多个领域,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从事管理,抑或进入医疗投资领域,每一次转身都踩出深深的足迹,并吸引众多目光。

不管怎样,冯唐都是一个爽快人。一个典型事例是,他2015年给中国医疗界的“十句大实话”,仿佛扯下一块遮羞布,用坦率和犀利的语言,道出医疗圈的诸多真实和无奈。

好故事总有续集。2016年进入尾声,冯唐再次语出惊人,通过健康界讲出他给中国医疗界的“十句大实话”2016版。话不多说,上正文:

1.“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依旧稀缺。

2.尽管将几家北上广深的三甲医院股份制改制能够推进中国医改进程十年以上,但各地各级政府对于存量医疗资产的改革越来越保守。

3.尽管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但政府正在切实推进真正意义的医生多点执业。在社会资本的辅助下,有团队、有病人群、不甘忍受公立体制束缚的名医,开始认真考虑并尝试在体制外行医。被“解放”的有创业精神和管理天赋的医生会是往后十年中国医疗改革的核心动力之一。

4.通过并购和重组,华润凤凰医疗集团等社会资本控股的医疗集团在规模上已经突破一万床,盈利模式已经初步清晰,如何实现规模效益、精益管理、管理输出、品牌建设是之后三五年的难点。

5.莆田系等二三十年前开始做医疗的团队努力正规化全面发展,在良好服务态度和品牌宣传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建设。莆田系创业者的二代受过良好而正规的管理教育,开始走向领导岗位。莆田系2.0将会在之后五到十年全面出现。

6.从一开始就按欧美标准设计、建设、管理的社会办大型现代化医院逐步进入试运营期,个别医院的收入已经突破三亿元,成为社会办医的重要力量。个别按照欧美标准选址、装修、运营的诊所连锁也走过了最初的瓶颈期,尽管合适的医生资源依旧紧张,但其已经具备一定的扩张基础。

7.尽管保险和医疗是天生伙伴、由保险驱动的医院管控模式(凯撒模式)会是中国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和行业基因差异巨大,中国诸多保险集团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尝试还没有明显成效。房地产公司、制药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其他行业企业进入医疗的努力也面临诸多困难。

8.移动医疗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提供全面临床解决方案,医疗阿法狗有可能在之后三五年投入实用,部分解决低年资医生培训不足的问题。

9.尽管唐氏综合症筛查之后的杀手级应用还在探索中,但基因诊断领域会在之后三五年逐渐摆脱科学算命,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

10.应届高中生及其家长应该认真考虑报考顶级医科大学。与2016年相比,2026年医生会是一个体面很多的职业。

还想温习2015年的“十句话”吗?

作者:李子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7-02-28 gwc395
  2. 2016-12-29 舒心和人

    说得好,感谢分享

    0

  3. 2016-12-23 雾夜芭蕾

    人有名就是名言了 真是呵呵

    0

  4. 2016-12-23 雅文博武

    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医学知识讲座

    0

相关资讯

冯唐:我在协和学到的十件事

三十岁后,什么时候退休,是个大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国家规定,现行是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听说因为社会老龄化 日趋严重,有关部门要延长退休年限,男性65岁,女性60岁;再比如,挣到够花,马上回家,当然,现在够花是否将来够花,需要充分考虑通膨涨和欲望膨胀; 我还有一种针对自己的算法,我的工作年限至少要等同我的上学年限,否则觉得愧对社会,内心不安。我小学中学义务教育

精辟!冯唐对中国医疗的10句点评

导读:2016清华—约翰·霍普金斯首都医疗论坛”上,有着“作家、诗人、医生”等多个头衔的冯唐先生在会上用十句话点评了中国医疗现状。 “我1990年进入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毕业,现在距我毕业快20年了,(医疗中)有些问题我没觉得有根本性改变,相比我学医的时候,甚至有些问题变的更矛盾了。”7月10日下午,在首都医疗集团发起并支持的“供给侧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2016清华—约翰·霍普金斯

冯唐:我当时决定不做医生的两个原因 如今并未改变

和过去一样,医学生继续穷困,继续请不起美丽的护士小姐吃宵夜。和过去相比,大大夫的挂号费涨了点,还是在一本时尚杂志的价格上下,一上午还是要看几十个病人,还是要忍尿忍屎忍饿忍饥,每个病人还是只能给几分钟的问诊时间。和过去不一样,除了穷困,医生开始有生命之忧了,个别享受不到基本服务的病人开始动手了。这是一封冯唐写给“希波克拉底”的亲笔信,掏心掏肺地说出了两个他当年没有选择当医生的原因。希波克拉底:见

冯唐:再谈医疗与医患的关键点和痛点

中欧每年举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的议题均是当年中国健康投资界的热点,今年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最难撬动、又是最大痛点的医疗服务投资领域。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还有哪些投资契机?谁会成为重构现行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峰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担任主持,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共同探讨了当

冯唐:改制几家北京上海大医院,能让医改前进10年!

导语:几年我就说过有一个“有争议”的说法,就是如果北京上海各拿出两家三甲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制,一定能让中国医疗改革向前推进十年。从华润医疗到中信资本,作家冯唐的主业实际上一直都是医疗投资,那么冯唐眼中的中国医改该怎么搞呢?12月10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召开的2016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奇璞奖颁奖礼上,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表示,“如果北京上海各拿出两家三甲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制,一定能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