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Infect Dis:HIV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2020-03-1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HIV阳性的危重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十分常见,并导致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及时的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HIV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BSI)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近日研究人员开展系统回顾研究,收集截至2018年11月的13岁或13岁以上艾滋病毒患者常规分枝杆菌血培养结果研究数据,纳入标准为13岁或13岁以上,HIV阳性,CD4细胞计数可用,分枝杆菌血培养结果有效并符合世卫组织对疑似肺结核的定义。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结核分枝杆菌BSI患病率及死亡率。

总计收集了23个研究数据集(20个已发表,3个未公布),纳入研究的文献偏倚风险较低,总计包含5751名患者。因技术因素(血液培养数量,与血液采样相关的血液培养时间)以及患者因素(住院环境和CD4细胞计数),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显著。在医院住院的艾滋病毒相关结核病BSI患者中,存在WHO危险体征和CD4计数为每μL76个细胞症状的概率为45%。结核分枝杆菌BSI患者痰检诊断率为77%,结合尿LAM检测诊断率为89%。与非HIV相关结核病患者相比, BSI导致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总计(调整后的危险比为2.48),但30天后风险逐渐正常化(1.25)。在倾向得分匹配的HIV相关肺结核患者队列(n=630)中,与及时治疗的患者相比,延迟抗结核治疗超过4天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比值比3.15)。

研究发现,HIV阳性的危重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十分常见,并导致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及时的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原始出处:

David A Barr et al.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evalence, diagnosis, and mortality risk in seriously ill adults with HIV: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Lancet Infect Dis. March 13,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加工肉类与2017年南非李斯特菌病

在2017年南非李斯特菌病疫情中,HIV感染及怀孕人群李斯特菌病发病率较高。通过全基因序列研究,证实泊隆尼香肠是本次疫情的源头

Lancet:ART+踢杀策略用于HIV治疗

研究认为,踢杀策略在降低HIV病毒存量方面与传统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无显著差异,但这不能否定踢杀策略的有效性

NEJM:每月注射Cabotegrator-rilpivirine用于HIV治疗

研究认为,每月注射cabotegrator和rilpivirine对维持HIV-1的抑制作用不低于标准口服疗法

NEJM:Cabotegrator-rilpivirine注射方案用于HIV感染

研究认为,Cabotegravir- rilpivirine每月1次注射治疗的病毒抑制效果与口服方案相当,且治疗满意度更高

Lancet:紫杉醇是不发达地区晚期卡波西肉瘤的**方案

紫杉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不发达地区HIV相关卡波西肉瘤的一线治疗选择

Lancet HIV:治愈艾滋病新希望——“伦敦病人”HIV病毒检测阴性已持续30个月

研究认为,“伦敦病人”在异体干细胞移植后HIV缓解已持续30个月,且在血液、脑脊液、肠组织或淋巴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