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复发难治DLBCL新型靶向联合方案,精准治疗方兴未艾

2024-06-23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合理设计的靶向联合疗法,代表着LBCL中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无化疗治疗的关键一步,也是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正如ViPOR所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已逐渐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很多研究发现,靶向已确定的生物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基因表达谱将DLBCL分为两种主要亚型,根据起源细胞和预后意义来定义,包括活化B细胞(ABC)样和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全外显子测序和拷贝数畸变等深度遗传学分析的使用,进一步改善了 DLBCL 的分子特征,例如LymphGen 算法将 DLBCL 分为7种基因亚型,具有不同的致癌通路参与、基因表达表型、肿瘤微环境、生存率和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

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基于靶向测序特定的18个基因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2个基因,提出简化20基因算法,将患者分为MCD-like、N1-like、BN2–like、EZB-like、NOS型或TP53突变型,该算法与LymphGen分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并探索了基因分型指导的靶向药物联合R-CHOP(R-CHOP-X)治疗初治中危或高危DLBCL患者,显示疗效显著改善且安全性可控。

图片

基于先前在DLBCL模型中发现的靶向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合理假设,同时抑制多种生存通路可以治愈某些DLBCL分子亚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Ib-II期、单中心、单臂研究,评估了无化疗靶向方案ViPOR(维奈克拉、伊布替尼、泼尼松、奥妥珠单抗、来那度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每种药物针对不同的LBCL生存通路:靶向 BCR 依赖性NF-κB活化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靶向近端 BCR 信号的糖皮质激素;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靶向Ikaros、Aiolos和间接 IRF4 的来那度胺。这些药物中有多种可以阻断活性BCR信号通路和NF-κB通路,而该通路对ABC DLBCL的生存至关重要。

图片

结果证实,ViPOR治疗LBCL的疗效非常好,总缓解率为54%,完全缓解率为38%。中位随访40个月,大多数缓解较为持久,这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被治愈。整个队列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4%,当ViPOR作为二线治疗时为60%(与CAR-T细胞疗法相当)。之前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中无进展生存率为30%,表明ViPOR或可改善其不良预后。2年总生存率为36%。Non-GCB患者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DH-BCL2)患者中完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特别高,可能反映出维奈克拉有效靶向BCL2;但GCB DLBCL患者均未完全缓解,反映出每种亚型具有的独特分子信号传导,仍需要开发和测试针对GCB特异性通路的药物。此外,33%的患者在ViPOR治疗结束时未检测到循环肿瘤DNA。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复发难治性LBCL的无化疗方案选择,证实ViPOR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获得的无化疗方案,特别是对于高危的non-GCB和HGBCL-DH-BCL2亚型患者,具有潜在治愈的价值。

图片

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二线及以上的治疗中有效,但其可及性和治疗毒性仍是障碍。双抗需要持续治疗,且与CAR-T的最佳排序尚未确定。作为口服和静脉靶向治疗的组合,ViPOR给药较为方便,但多种靶向药物的价格较为昂贵。此外,ViPOR尚未在non-GCB和HGBCL-DH-BCL2亚型中直接对比CAR-T,因此孰优孰劣尚未可知。ViPOR也有潜力作为non-GCB和HGBCL-DH-BCL2亚型患者的无化疗一线治疗,因为这些患者通常使用免疫化疗的预后较差。

合理设计的靶向联合疗法,代表着LBCL中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无化疗治疗的关键一步,也是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正如ViPOR所示。

参考文献

1.Elisabeth Silkenstedt, Gilles Salles, Elias Campo, Martin Dreyling.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s.Lancet . 2024 Apr 10:S0140-6736(23)02705-8. doi: 10.1016/S0140-6736(23)02705-8.

2.Zhang MC, Tian S, Fu D, et al. Genetic subtype-guided immunochemotherapy in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The randomized GUIDANCE-01 trial. Cancer Cell. 2023;41(10):1705-1716.e5.

3.Melani C, et al.Combination Targeted Therapy in Relaps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 Engl J Med . 2024 Jun 20;390(23):2143-2155. doi: 10.1056/NEJMoa2401532.

4.Goldstein JS, Alizadeh AA.ViPOR’s Venom — Rationally Targeting DLBCL with Precision.N Engl J Med . 2024 Jun 20;390(23):2209-2211. doi: 10.1056/NEJMe2405437.

作者:聊聊血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META分析:LBCL的≥3线治疗中CAR-T和双抗孰优孰劣?

学者对CAR-T细胞治疗和双抗治疗进行了对照荟萃分析,通过评估两者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概况,旨在进一步了解它们在R/R DLBCL的≥三线治疗中的价值。

【Hematol Oncol】张会来团队基于代谢通路亚型,揭示影响DLBCL结局的微环境状态

天津市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多个DLBCL队列的DNA数据,根据84种不同的代谢通路成功鉴定和验证DLBCL的三种代谢亚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能影响治疗决策。

【BCJ】循环CD19 CAR-T细胞及其亚群的动力学及对DLBCL结局的影响

西班牙学者使用二代流式细胞术评估了血液中循环抗CD19 CAR-T细胞及其亚群的动力学,并确定它们在预测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在效用。

【BJH】RR DLBCL移植前挽救治疗:R-GDP对比R-DICEP

近《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发表了32例患者随机分配到R-DICEP组后,根据方案指定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的结果。

论文解读|Zhang Y/Su H/Min D/Jiang B教授团队揭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机制与治疗靶点

该研究运用单细胞RNA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了PT-DLBCL的分子图谱,根据关键簇的基因谱定义了预测特征,不仅有助于PT-DLBCL的临床分类,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Haematologica】3年EFS可作为免疫化疗治疗的DLBCL的合适终点

对于新诊断DLBCL患者,EFS36是比EFS24更合适的终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与匹配的一般人群相同的预期寿命,年轻患者需要比老年患者更长的EFS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