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领衔:中风“急救药”新选择!用药快,改善中国患者功能与标准药物疗效相当

2024-09-19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在中国AIS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替奈普酶可作为阿替普酶的合适替代药物。

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俗称“中风”)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0%。目前,指南中推荐阿替普酶作为符合条件的AIS患者发病后4.5小时内的标准治疗用药,给药方式为其中10%在初始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90%药物持续滴注1小时。

替奈普酶是一种改良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给药便利(允许单次静脉推注、给药速度快),且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高、半衰期长等特点。既往研究结果支持将替奈普酶作为符合条件的AIS患者的治疗选择。然而,关于替奈普酶在中国AIS患者中疗效的证据仍然有限。

近日,JAMA发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牵头的3期ORIGINAL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中国AIS患者,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替奈普酶非劣效于阿替普酶,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该研究结果支持,在中国AIS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替奈普酶可作为阿替普酶的合适替代药物。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ORIGINAL是一项多中心、活性对照、平行组、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非劣效性3期研究,于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开展,覆盖了中国55家医学中心。

患者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临床诊断为A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5分(分数越高代表卒中严重程度越高),神经功能缺损可评估,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无显著改善,能在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

1489例患者被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替奈普酶组(744例)和阿替普酶组(745例),分别接受替奈普酶0.25 mg/kg(最大剂量25 mg),5~10 s单次静脉推注;或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进行。

研究排除了实际未接受治疗或在随机分组前就进行治疗的患者,最终共1465例患者被纳入全分析集,其中替奈普酶组有732例,阿替普酶组有733例。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66岁,中位NIHSS评分为6.0分,其中女性占比30.4%。

整体而言,各项疗效结局显示替奈普酶非劣效于阿替普酶。

在研究主要疗效结局方面,替奈普酶非劣效于阿替普酶,但不优于阿替普酶。治疗90天时,替奈普酶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达到日常生活功能正常(mRS量表评分0~1分)的患者比例相似,分别为72.7%和70.3%(校正RR,1.03[95% CI 0.97~1.09],P=0.003;95% CI下限值大于非劣效界值0.937)。

在对主要结局的敏感性分析和补充分析中,都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

从次要疗效结局的各项指标来看,替奈普酶均非劣效于阿替普酶。具体来说:

  • 治疗第90天时,替奈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mRS评分为0~2的患者比例相似,分别为80.9%和79.9%(RR,1.01[95% CI,0.96~1.06])。

  • 在24小时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的患者比例相似,替奈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分别为48.0%和45.0%(RR,1.07[95% CI,0.96~1.19])。

  • 治疗第90天实现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至少为95分的患者比例相似,替奈普酶组为75.7%,阿替普酶组为73.9%(RR,1.02[95% CI,0.96~1.08])。

  • 治疗第90天NIHSS评分相比基线的平均变化相似,替奈普酶组的NIHSS评分下降了3.70,阿替普酶组则下降了3.02(校正差异,−0.45[95% CI,−1.40~0.50])。

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似:

  • 替奈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人数相似,各有9例(1.2%;RR,1.01[95% CI,0.37~2.70])。

  • 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4.6% vs 5.8%;RR,0.80 [95% CI,0.51~1.23])和mRS评分为5~6的患者比例(6.8% vs 7.8%;RR,0.92[95% CI,0.66~1.29])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该研究表明,对于发病后4.5小时内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中国AIS患者,替奈普酶在治疗第90天时达到优良功能结局方面非劣效于阿替普酶,且安全性相似。

研究团队指出,因为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包括TAAIS、TNK-S2B等)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替奈普酶在AIS患者中应用的理解。鉴于目前的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包括卒中严重程度不同的非亚洲人群)具有可比性,预计替奈普酶对中国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与中国以外其他人群相似。

参考资料

[1] Meng X, et al. Tenecteplase vs Alteplas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ORIGIN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2, 2024. doi:10.1001/jama.2024.14721

作者: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论著】入院血压对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较高的入院收缩压是术后90 d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综述】脑静脉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转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旨在通过复习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脑静脉侧支循环评估的相关研究报道,阐述脑静脉侧支循环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综述】发病超24小时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

笔者检索近年来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从研究设计的角度阐述发病超24h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对该类患者的影像学筛选方法进行综述。

中风5个前兆,千万别忽视!《柳叶刀》:关注2大治疗方式,3类危险因素

会议探讨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二级预防进展和未来前景展望,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

当脑梗碰上心梗,该静脉溶栓还是机械取栓?

心脑梗死是临床相对不常见但重要的疾病,其死亡率高于AMI或AIS。目前,临床对于心脑梗死的了解仍比较有限,还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来明确其最佳治疗策略。

【综述】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笔者就TCD在AIS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1 TCD评估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