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德迪夫以安乐死方式逝世 曾揭示复杂细胞的起源

2013-05-10 koo 生物360

诺奖得主德迪夫以安乐死方式逝世 曾揭示复杂细胞的起源 因发现溶酶体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比利时生物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5月4日选择了安乐死。他出生于1917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周,他给自己的朋友写信告诉了他们自己选择安乐死的原因,并在子女到齐之后执行了安乐死,享寿95岁。在比利时安乐死已经合法化。 信中提到:“在家中跌倒后,便决定选择自己结


诺奖得主德迪夫以安乐死方式逝世 曾揭示复杂细胞的起源
因发现溶酶体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比利时生物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5月4日选择了安乐死。他出生于1917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周,他给自己的朋友写信告诉了他们自己选择安乐死的原因,并在子女到齐之后执行了安乐死,享寿95岁。在比利时安乐死已经合法化。
信中提到:“在家中跌倒后,便决定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要说我不怕死,那是夸大其词,但我不怕死后的世界,因为我不是教徒。当我消失时,就是消失了,什么也不会留下。”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比利时生物学家,他主要的研究领与在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1974年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cell)”而与阿尔伯特·克劳德、乔治·埃米尔·帕拉德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50年代,他利用刚刚出现的细胞分级分离技术(通过超速离心来分离细胞成分),发现了溶酶体(lysosome)和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让人们对细胞内部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极大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研究。因为这一发现,他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德迪夫的兴趣逐渐转向细胞起源,例如内共生学说。

作者:ko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王德华:我们好像正朝着与诺奖相反的方向上飞奔

  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确切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块心病,一个心结,一种情怀,一个追求,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情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迫切。杨振宁老先生前几年曾预测过,(好像是)20年左右(?),说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只要有梦,只要认真做事,只要有决心,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早上与同事在议论今年的生理和医学诺贝尔奖。同

诺贝尔奖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及化学奖的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呢?当然CNS是少不了的,确实有不少得奖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S、重视杂志的IF,不见得完全错误或没有意义。但我想指出的是,同样有许多被诺奖委员会引述的得奖论文,是发表在优秀的专业杂志甚至是被国内某些评鉴系统认为是次等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学术刊物上的,以下我举一些例子说明。   2009年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