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再添新证

2018-09-17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于真实世界人群(初级及二级保健人群)中探讨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引入后心房颤动抗栓治疗改善对卒中及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于真实世界人群(初级及二级保健人群)中探讨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引入后心房颤动抗栓治疗改善对卒中及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对斯德哥尔摩县医疗保健数据库中5年内曾被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所有住院存活患者进行随访,于2012年及2017年分别共计对41 008例和49 510例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处方应用率从51.6%增加至73.8%,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显著增加至78.7%。同期,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从0.4%增加至34.4%。此外,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由2012年的2.01/100人年降至2017年的1.17/100人年(发生率比=0.58,95%CI:0.52~0.65)。

另外,在卒中及出血风险最高的年龄≥80岁的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率增加及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减少均最显著。然而,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改变(发生率比=1.00,95%CI:0.92~1.09),且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亦是如此。泊松回归分析显示,随口服抗凝治疗的增加,缺血性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了10%,总体卒中风险普遍降低27%。

上述结果提示,2012~2017年口服抗凝药物应用增加使得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需强调的是,卒中风险降低最显著的人群是卒中及出血风险最高的老年患者。因此,该研究结果为目前所采用的有关心房颤动患者卒中一级及二级预防的现有指南推荐提供强力支持。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troke: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血药可预防亚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

    维生素K拮抗剂(VKAs)的使用,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基础治疗,但它的使用在亚洲受到了普遍的严重出血风险的限制。非VKA口服抗凝剂(NOACs)是更安全的选择。在这里,研究人员探讨了亚洲人和非亚洲人之间NOACs的性能差异。    研究人员比较了亚洲和非亚洲国家患者使用NOAC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综合数据来自III期临床试验。比值比(ORs[95%可

Stroke: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接受血栓切除术是否安全?

目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治疗血管内血栓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血剂的安全性前瞻性数据缺乏。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接受血栓切除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之前有或没有接受溶栓治疗都被纳入到急性缺血性卒中新口服抗凝血药注册中。研究人员对其基线特征和3个月时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出血性转化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在脑梗死评分中研究人员使用改良溶栓术进行再灌注

2018 EHRA实践指导:房颤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2018年3月,欧洲心律学会(EHRA)发布了房颤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实践指导,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是卒中患者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预防房颤的一个选择,尤其在刚开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已经成为首选。EHRA第1版实践指导已经作为房颤指南的补充于2013年发布并于2015年进行第一次更新,本文作为2018更新版本,共提出了20个临床应用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