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时效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2020-06-0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对于在65岁以上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短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与1年内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再入院率相关

早期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改善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缩短入院到溶栓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65岁以上,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接受静脉注射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随访1年,分析患者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年全因死亡率,全因再入院率。
 
61426名患者中,平均年龄为80岁,43.5%为男性。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的平均时间为65分钟。与45分钟内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tPA治疗且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超过45分钟的48?666例(79.2%)患者有更高全因死亡率(35.0% vs 30.8%;校正HR:1.13),更高的全因再入院率(40.8% vs 38.4%;校正HR:1.08),以及更高的全因死亡率或再入院率(56.0% vs 52.1%;校正HR:1.09)。与60分钟内治疗的患者相比,34367例(55.9%)接受tPA治疗且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超过60分钟的患者,其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35.8% vs 32.1%;校正危险比[HR],1.11),全因再入院率更高(41.3% vs 39.1%;校正HR:1.07),以及更高的全因死亡率或再入院率(56.8% vs 53.1%;校正HR:1.08)。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每增加15分钟,住院后90分钟内全因死亡率(调整后的HR:1.04)显著增加,但与全因再入院 和全因死亡率或再入院率无关。
 
研究认为,对于在65岁以上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短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与1年内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再入院率相关。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少见的肺栓塞溶栓治疗致猝死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指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是急性肺栓塞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

打通血管却引发过敏,险些丢了性命!

过敏反应属于rt-PA的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小,极易被医护人员忽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2016年颁布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年,随着本指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的广泛应

NEJM:脑卒中发作后9小时灌注成像引导下的溶栓治疗

由此可见,在患有缺血性卒中和可挽救的脑组织的患者中,相比于安慰剂,在卒中发病后4.5至9.0小时或患者因卒中症状醒来时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可获得较高比例的无神经缺损或轻微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阿替普酶组症状性脑出血的病例多于安慰剂组。

Stroke: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血管性水肿

由此可见,体素分析将溶栓相关的OA与右岛叶内病变联系起来。溶栓相关OA患者的血压较低可能反映缓激肽效应,导致血管舒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Chest:肺栓塞引起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期间溶栓治疗可提高30天的生存率

由此可见,在确诊为PE且在住院期间自发循环恢复的OHCA患者中,CPR期间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相比,30天生存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