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男性发生房颤比女性早10年

2017-10-18 许菁 “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号

Circulation发表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房颤终生风险高,男性房颤发生率高于女性,且比女性早10年。

Circulation发表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房颤终生风险高,男性房颤发生率高于女性,且比女性早10年。

研究者对8万例年龄24~97岁的受试者平均随访12.6年(最长随访28年)期间,6.4%的男性患上房颤,显着高于女性(4.4%)。

同时,男性发生房颤要比女性约早10年,男性房颤多发生在50岁以后,而女性在60岁以后。

此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疾病在男性中更多见。

研究发现,肥胖是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贡献值达20%。体重对男性房颤发生的影响更显着。

在肥胖/超重男性中,有31%发生房颤,而在肥胖/超重女性中,18%发生房颤。

研究分析显示,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者的3.5倍。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

而且研究还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与房颤发生呈负相关。

原始出处:

作者:许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HEART:绝经与房颤有关么?

目前,关于绝经和心房颤动(AF)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art上的研究评估了绝经年龄、绝经后激素治疗(PHT)和事件性房颤之间的关系。此项研究招募了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39876名女性保健专业人员。研究者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查了女性健康研究(WHS)中的30034名受试者。参与者在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和房颤,在绝经前没有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双侧卵巢切除术。事

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呈下降趋势,2009年一项全球调查数据显示,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 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刘兴鹏教授带来了《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的精彩讲课,重点讲解了心肌穿孔/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心房食管瘘等房颤导管消融术的主要并发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JACC:房颤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房颤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常合并出现。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比较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房颤对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影响的临床研究。本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了持续性房颤伴特发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患者。患者在随机分成导管消融治疗组和药物控制组之前,接受了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室壁纤维瘤。导管消融包括肺静脉隔离治疗和后壁静脉隔

房颤擅自停服这种药,危及生命

68岁的高阿姨从前年开始,经常感到“心慌”,到医院做了心电图后被确诊为“心房颤动”,也就是通俗说的“房颤”。

Br J Clin Pharmacol:非瓣膜性房颤:利伐沙班可显著减少稳态谷浓度时凝血酶生成?

2017年9月,发表在《Br J Clin Pharmacol》上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药物干预的自我对照研究,考察了利伐沙班血浆谷浓度时凝血酶的生成减少情况。研究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抑制Xa因子,即使到稳态谷浓度亦可显着减少凝血酶生成。

房颤患者易卒中!Lip博士来帮忙

调查数据显示,房颤抗凝治疗遵循指南的依从性较差。与欧美相比,亚太地区在心房颤动(房颤)领域的研究较为落后,在流行病学、抗栓药物疗效的评价及其对预后影响等方面缺乏数据。 预防用药一项间接比较三种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研究显示,在房颤卒中预防中三种药物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有一定的差异。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整体相似性大于差异,并停止讨论药物差异对于临床医生选择药物的引导作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