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infect dis: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2018-07-25 MedSci MedSci原创

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兴的传染病,病例数不断增加、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当地和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对其临床特征的描述需通过大型研究加以阐述。现有研究人员致力于在一个流行区域的大量患者人口中归纳SFTS的所有临床特征。研究人员进行一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从在中国河南信阳人民解放军医院住院的经实验室确诊的SFTS患者中收集相关数据。收集每位患者的人口统计、临床、实验室和治疗数据,并在患

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兴的传染病,病例数不断增加、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当地和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对其临床特征的描述需通过大型研究加以阐述。现有研究人员致力于在一个流行区域的大量患者人口中归纳SFTS的所有临床特征。

研究人员进行一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从在中国河南信阳人民解放军医院住院的经实验室确诊的SFTS患者中收集相关数据。收集每位患者的人口统计、临床、实验室和治疗数据,并在患者出院或中断治疗后随访2周。

2011年4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共有2096位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SFTS患者,平均61.4岁(SD 12.2),其中1239位(59%)为女性。病死率(CFR)为16.2%(95% CI 14.6-17.8)。男性(优势比[OR]1.45,95% CI 1.15-1.83;p=0.002)、老年(每老10岁,OR 1.82,95% CI 1.62-2.04;p<0.0001)、延迟住院(每延迟1天,OR 1.18,1.12-1.24;p<0.0001)、出现腹泻(OR 1.44,1.12-1.87;p=0.005)或呼吸困难(OR 8.35,5.97-11.69;p<0.0001)以及出血(OR 2.79,95% CI 2.18-3.57;p<0.0001)或神经症状(OR 30.26,21.39-42.81;p<0.0001)均会增加死亡风险。与死亡相关的实验室参数包括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尿素氮以及异常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述参数与年龄和神经症状一起被纳入临床评分系统。对于症状出现后6天内进行评估的患者,总分大于8分是预测死亡风险的最佳阈值。病毒血症是致死结局的最强预测因素(p<0.0001)。利巴韦林疗法可将CFR从6.25%(12/240)有效降至1.16%(2/173),但仅限于病毒载量低于1x106拷贝/mL的患者(风险比9.72,95% CI 1.30-72.87;p=0.027)。

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和高病死率凸显了继续监测的必要性。可通过检测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获得早期预测致死结局。利巴韦林应尽早应用,在病毒载量达到1x106拷贝/mL之前疗效最佳。

原始出处:

Hao Li,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laboratory-diagnosed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ina, 2011–17: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July 24,2018.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18)30293-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