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肥大细胞以及血管活性肠肽与肠道致病菌迁移的关系

2017-07-18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上皮组织致病细菌迁移能力以及数量增加,该过程与肥大细胞以及血管活性肠肽关系密切

肠易激综合征(IBS)与肠菌群失调相关并导致IBS相关肠胃炎。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结肠上皮的通道细菌转移研究以确定肥大细胞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在IBS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对32名IBS女性以及15名年龄匹配健康对照者进行肠道活检,通过数字荧光标记测量通过粘膜侧到组织浆膜面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使用药物阻断VIP受体(VPAC1和VPAC2)或肥大细胞并通过血浆和活检裂解物测定VIP以及类胰蛋白酶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定量测定肥大细胞以及肥大细胞表达的VIP或 VIP 受体数量。对另外5名IBS患者以及4名对照者的组织样本进行沙门氏菌补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上皮细胞通路,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研究发现,相对于健康人群,IBS患者穿过上皮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增多(P<.0005)。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细菌仅能通过跨细胞途径通过上皮。在加入抗VPAC抗体或甲哌噻庚酮抑制肥大细胞后,IBS患者和志愿者样本的细菌通过减少。IBS患者类胰蛋白酶水平更高、肥大细胞数量更多以及肥大细胞表达VPAC1受体的比例更高。对于IBS患者肠道组织,沙门氏菌补充后紧密连接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该过程被甲哌噻庚酮抑制。

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上皮组织致病细菌迁移能力以及数量增加,该过程与肥大细胞以及血管活性肠肽关系密切。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真的可以气到肚子疼,说说肠易激综合征

人们在极度生气的时候会说自己被气到胃痛,气到肚子痛,看似夸张,但这个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在医学上有种病叫做“肠易激综合征”,致病原因之一就是精神因素。但什么是“综合征”呢?所谓“综合征”就是指在某种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相对固定,亦称“症候群”。所以,当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时,除了腹痛,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

Gastroenterology:非腹腔小麦敏感长期随访调查

非腹腔小麦敏感性(NCWS)是一个种持续的心理-生理条件反射

Microbiome:肠与脑这对好基友:一方失调另一方就得病!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Mailman公共健康学院感染和免疫中心(CII)科学家研究发现并发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特异肠细菌群水平异常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肌痛性脑脊髓炎(ME / CFS)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 该研究阐明了肌痛性脑脊髓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体肠道细菌的不平衡问题。肌痛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特征在于运动后极度疲劳并伴有肌肉和关节痛,认知功能障

Microbiome:肠道微生物又和大脑功能相关了!猜猜这次是因为什么?

一项由美国UCLA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了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人身上关于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结构的两个秘密。这项关于IBS病人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和大脑中涉及加工机体感觉信息的区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产生的信号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反之,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人体大脑的结构。此外,研究人员还对童年创伤、大脑发育与肠道微

Gut:饮食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

后续的研究将持续关注低FODMAP饮食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疗效的证据和机制,重视饮食对肠胃道疾病和共生微生物影响

Gastroenterology:益生菌以及FODMAP饮食对肠易激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低FODMAP可适当的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但造成这一改变的因素是总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还是乳糖等单一物质的摄入控制导致的,这一点尚不清楚。低FODMAP饮食并服用益生菌有助于缓解饮食控制导致的微生物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