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逆袭成为院士,他率先判断出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在全世界应用

2020-12-05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他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余年,多次率领团队从容应对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疫情,加强基层应对疫情的能力,也见证了我国传染病预防的发展;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疫情控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国际著名杂志发

他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余年,多次率领团队从容应对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疫情,加强基层应对疫情的能力,也见证了我国传染病预防的发展;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疫情控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徐建国。近日,央视《人物·故事》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

徐建国,68岁,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新发、突发、重大、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多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病原学调查,发现和命名了五十余种新细菌和一些新病毒,其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

农民家庭走出来的院士

1952年4月19日,徐建国出生在山西运城平陆的一个小山村。重视教育是这个家庭一贯的传统,徐建国一路求学读到初中毕业,却正逢“文化大革命”,只能回到农村。此后,他当过农民、干过临时工、在纺织厂里修过织布梭、当过公社卫生院会计兼护士……直至1973年,他成为山西医学院的工农兵学员,从此走上了医学道路,一生从事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学研究。

此后,徐建国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1985年获得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菌苗发展中心学习的机会。当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美国引起出血性肠炎和溶毒性尿毒综合征暴发,中心教授交给徐建国一个任务——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测用核酸探针。三个月后,他发展的核酸探针,很快在全世界得到应用,也为中心教授提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观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991年,中心教授到中国访问,邀请徐建国再去美国工作,他却在2年后毅然选择回国。在徐建国看来,在中国工作很舒心、很幸福,即使收入的差别很大。“国家强大了,个人才能有发展”,这是他一生最真切的感受。

中国的“病毒猎手”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徐建国和他的团队就像一支特种部队,专攻传染病疫情的“元凶”。多年来,他们完成多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调查,包括1999年苏皖大肠杆菌O157:H7暴发、2005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4821序列群暴发、2006年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暴发等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在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令徐建国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与猪链球菌搏斗的那一场。“(患者)从发烧到死亡的时间平均下来最短是9小时,它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休克,这在国外没见过。”因为没有相关先例,为了得到样本,徐建国专门派了4个研究人员前去采样,其中一位就蹲守在医院。得到样本后,实验室二十余人三天连轴转,才终于发现了“狡猾”的猪链球菌。

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2013年被《健康报》等评为“生命之托·希望之诺——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英雄’”之一,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9月被选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并在2019年中国医师节先进典型报告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一项项荣誉加身,徐建国仍在用全部的生命和热血,为驶向深蓝的祖国保驾护航。用他的话说:“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没有掉链子”。

疫情中的“最美医生”

基因组序列是发现病原体的金钥匙,只有掌握了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才能明确元凶是谁。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建国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率先判断出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为疫情控制赢得了时间。

今年5月,为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区域医学教育水平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南开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聘请徐建国担任院长。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向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又当选“最美医生”。

徐建国说:“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更要讲国家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认真执行基本的防控政策。国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人民群众非常愿意配合,才会在疫情防控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一年又一年,当年的翩翩少年,以显微镜为武器一次又一次为全国人民筑起无形的安全堡垒,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浴火重生。如今,徐建国带领科研团队,还在努力,还在探索,努力为国家铸盾,为生命护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0-12-07 weigq

    国之脊梁!!!

    0

  2. 2020-12-06 公卫新人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消失

    0

  3. 2020-12-06 junJUN

    院士是学术至高点,也是大家必争之地呀

    0

相关资讯

N Engl J Med:生物瓣尽管不需抗凝,但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机械瓣

目前的美国指南建议,对于50~70岁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瓣膜病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术时既可以选择机械瓣,也可以选择生物瓣。近年来,尽管证据尚缺乏,但临床上越来越钟爱生物瓣。

胡学强:2017年我国神经免疫学进展

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好发于青壮年,其中一些存在病程迁延,常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甚至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密切病情监测和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2017年,我国神经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各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众多瞩目成就。本文拟就其中一部分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肺癌诊治有了“上海标准”,多项研究成果提升患者生存率

肺癌诊治有了“上海标准”。来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肿瘤医院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超过国际水平10%以上。就术前检查而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对其进行了“瘦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减少骨扫描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节省患者医疗开支。9月13日,记者从上海市卫计委举办的“肺癌诊治‘上海标准’”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发布会还透露,吸烟肺癌患者和非吸烟肺癌患者两者之

直击ABC5:Eric P. Winer教授专访:新的研究成果改变进展期乳腺癌临床实践

ESO-ESMO 晚期乳腺癌第 5 届国际共识大会 (ABC5)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该会议专注晚期乳腺癌诊疗进展并每2年更新一次指南。本次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非常荣幸邀请到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Eric Paul Winer教授,Winer教授简要阐述了《ESO-ESMO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与其他指南的不同之处,着力介绍了CDK4/6抑制剂、免疫治疗与TDM1三种治疗方法将

39项,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

日前,根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官微消息,“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

科技部:新冠肺炎疫情的解决需要全球科技界共同努力 中国愿共享研究成果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应该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对此,中国科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