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有了新的方法!

2017-01-08 xing.T MedSci原创

在未服用VKA治疗的房颤患者中,TIMI-AF评分可以帮助预测不良复合预后,并通过鉴别服用NOAC或VKA不同的临床受益来指导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

对于房颤患者是选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还是选择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可能是极富挑战性的。为了帮助这个决定,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Eur Heart 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者通过开发了一个新的风险评分来确定哪些患者可以从服用NOACs中受益,哪些患者可以从服用VKA中受益。

ENGAGE AF-TIMI 48研究是一项比在21,105例房颤患者中比较依度沙班和华法林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者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未服用VKA的华法林治疗患者致残性脑卒中、危及生命的出血、全因死亡率的严重净临床结局(NCO)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用来开发一个整数风险评分。通过c-指数来评估该评分的绩效,并对其进行验证。Kaplan–Meier分析被三个评分类别和治疗组进行分层。

经过平均2.7年的随访,在2898例患者总人数时间为7549.5年(6.05%/年)共有457次NCO事件发生。NCO的风险预测模型(C=0.693)转化为17点的整数分数,华法林治疗组的低、中、高风险类别分别为3.5%、9.9%和20.8%。在高和中等的风险类别中,无论是更高剂量还是更低剂量的依度沙班相比于华法林都显示出了治疗效益,而在低风险类别中无治疗效益(P相互作用分别为0.008和0.014)。

由此可见,在未服用VKA治疗的房颤患者中,TIMI-AF评分可以帮助预测不良复合预后,并通过鉴别服用NOAC或VKA不同的临床受益来指导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

原始出处:

Christina L. Fanola,et al. A novel risk prediction scor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for a net clinical outcome from the ENGAGE AF-TIMI 48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Eur Heart J.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1-10 zhaojie88
  2. 2017-01-10 slcumt
  3. 2017-01-08 医6666

    来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

    0

相关资讯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64.3%选择胺碘酮抗心律失常,1.2%因不良反应停药

近期公布的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最新数据表明,我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患者中,66.7%为阵发性房颤,29.3%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仅4%为初发房颤。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是使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64.3%服用胺碘酮,31.1%服用普罗帕酮,服用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者仅3.7%和0.8%。 我国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房颤患者中,医生处方停药率较高。其中在停用胺碘酮的患者中,7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升高者房颤风险高

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房颤,其死亡、心衰和卒中风险会显著增加。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庆伟、唐映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并不少见,而且随着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升高,房颤风险增加。 研究者指出,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监测hs-cTnT水平可能有助于识别其房颤发生风险。 这项研究共纳入1011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按基线hs-cTnT水平四分位

重医二医院调查:半数住院房颤患者不知道房颤有中风危险,1/4认为胸痛、心慌是早期中风症状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中风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普通人增加5倍,而且年纪越大,风险越高。 然而,大众对于房颤的这一危害明显缺乏认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在300例住院的房颤患者中,知晓房颤可增加卒中风险的只有131 例(43.7%),其余为不知道或不确定者(56.3%)。 调查对象对早期中风症状

刘少稳:冷冻球囊消融与射频消融冰火真得“相当”吗?从研究不足说起........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龄社会的常见病,其并发症多且严重,需要积极合理的治疗。房颤的药物治疗疗效有限,随着对房颤认知的不断深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进展迅速,近年来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多个国际指南的肯定。本文将就经导管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发展之路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1. 概述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发展 1998年,Haissaguerre等发现,房颤主要由肺静脉起源的异位兴奋

许轶洲:房颤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抗栓治疗

  摘要:当房颤的患者合并冠心病需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抗凝治疗策略的安全性一直存在质疑和争议。本文就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抗血栓治疗进行综述。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外对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约为0.4%-1.0%,且有随年龄增长上升的趋势。房颤动(房颤)和冠心病有着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冠

房颤、>80岁患者和女性ACS患者该如何选择抗栓药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栓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策略始终是研究热点,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研究人群的不断扩大,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的治疗方面有不少新的研究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晋青、王欢欢等就此在本刊针对以下三类人群相关最新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应双联抗血小板 临床上约1/3 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