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2013]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2013-05-24 OCC2013 OCC2013

2013年5月24日下午,在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脏节律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王玉堂教授就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目前新型抗凝药物的上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给我国的医生和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同华法林相比,新型抗凝药物具备起效快,半衰期相对较短。王教授详细解读了有关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RE-LY试验(达比加群)、ARISTOTLE试验(阿哌沙班

2013年5月24日下午,在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脏节律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王玉堂教授就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的上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给我国的医生和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同华法林相比,新型抗凝药物具备起效快,半衰期相对较短。王教授详细解读了有关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RE-LY试验(达比加群)、ARISTOTLE试验(阿哌沙班)及ROCKET.AF试验(利伐沙班)。三种新型抗凝药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都能减少颅内出血,并能够减少全因死亡率。在最新指南中,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首选新型抗凝药物而非华法林(Ⅱa,A)。
王教授指出,在临床应用中应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既往用药史、伴随疾病、肝肾功能、出血史、消化系统症状,根据患者适应症来选择相应抗凝药物。根据临床试验,Xa拮抗剂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似乎弱于达比加群,而其毒性也更低;且不经过肾脏排泄,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有应用前景。达比加群150mg(twic,daily)可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更强的患者,而110mg(twic,daily)可用于老年患者(>75岁)。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哌沙班优于阿司匹林。 (解放军总医院  王玉堂教授 )

 

作者:OCC201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OCC201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景与挑战

2013年5月24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顺利召开的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脏节律论坛上,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蒋文平教授就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目前心律失常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都还是难题。因为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累计病例逐年增多,并发症最多,致残率最高,所以房颤药物治疗的研究最多,倾注的力量最大。蒋教授提出近年来进展最多的是心房选择性离子通道阻滞剂,包括Ikur、I

[OCC2013]圆锥动脉干畸形的超声诊断

2013年5月24日,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血管影像论坛拉开帷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任卫东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专题报告。任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弓动脉发育畸形及圆锥动脉干发育畸形。任教授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像详细介绍了弓动脉的发育演变过程,随后,任教授通过示意图、影像学资料及具体病例等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常见的弓动脉发育畸形,如: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缩窄

[OCC2013]2012国际心律失常研究热点

张澍教授就近期心律失常领域的十大热点研究进行详细讲解。1 MADIT-RIT研究:通过ICD合理程控可降低不适当治疗(包括不适当放电,适当和不适当的ATP治疗)及死亡率, 该研究暗示过度ATP治疗可能有害。2  消除局部异常心室激动:疤痕相关室速患者基质改良的一个新终点。3 消融局灶起源治疗房颤的CONFIRM试验(房颤常规消融伴或不伴局灶激动和转子调制),FIRM消融策略可急性期终止或

[OCC2013]葛均波:探寻从机制上防病 我国基础研究还需加强

2013年5月24日上午葛均波院士做了“免疫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葛院士向大会汇报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方面作用的研究成果。经典的血管炎症损伤学说的理论,人们常常关注免疫炎症的效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但是葛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于10多年前开始将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单核巨噬细胞的上游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DC是体内专职抗原

[OCC2013]霍勇: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从数据看发展

今早霍勇教授就当今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未来方向作了详尽的报道。报道分析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病例数虽呈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现放缓趋势。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亟待调整合理的治疗策略。首先,医疗资源的分布需要适应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当地的地域特点;其次,后发地区需要从先发地区获得必要的支持;再者,策略和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布局的合理调整,在规范发展基础上增加技术的“可及性”。介入准

[OCC2013]老龄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价

在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力衰竭论坛中,一大亮点是对“老年性心力衰竭”进行了关注。 A.来自瑞典的Micheal Fu 教授结合他们在瑞典的工作和成果,做了关于“老龄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价”的报告,主要内容:1. 老龄心力衰竭的死亡率高。结合瑞典的心力衰竭注册研究,分析了老龄心力衰竭的特征有:(1).伴随疾病是老龄心衰的一部分,如:COPD、肿瘤、中风、糖尿病、贫血等;(2). HFpE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