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AR模型:中国居民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科学工具

2019-06-23 不详 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 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

在线工具: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度评估(China-PAR)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如果能够在中青年时就提早知道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可以及早提示人们提高警惕、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采取预防措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到最低。2016年,顾东风带领团队开发了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10年内发生ASCVD的风险。同时,基于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利用总样本量超过12万人的四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进一步开发了论文发表的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

顾东风表示,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是10年风险预测模型的重要发展,能让中青年人或“10年风险评估”为中低危的对象,从人生“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视角,使自己以后不同年龄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看得见,读得懂”,提高对多种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增强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其人生旅程的早期预防。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Simin Liu评价,终生风险评估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长期风险危害的认识,进而对非理想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拥有短期(10年)和长期(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对于中国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进而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做出贡献。”他说。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0-03-26 drwjr
  2. 2019-06-24 百草

    666

    0

  3. 2019-06-24 CHANGE

    梅斯里提供了很多疾病的模型计算公式,赞一个!

    0

相关资讯

适合中国人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上线了!改变风险从生活方式开始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多个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风险的大小。因此,估计每个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不能只根据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应全面考虑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目前,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综合评估的概念已被国内外相关指南广泛采用,并将降低心血管病总体风险作为心血管病防治的目的。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和风险分层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包括:➤通过总体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