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G:维多珠单抗与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严重感染风险比较

2024-09-08 xuyihan MedSci原创

与抗TNF相比,维多珠单抗与CD的严重感染风险增加相关,但与UC无关。尽管如此,严重感染的情况在两种药物之间似乎有所不同。这项研究结果强调了临床认识感染和两种疗法安全性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患者使用生物制剂与包括感染在内的不良反应相关。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尤其如此。维多珠单抗具有肠道特异性作用机制,可抑制淋巴细胞迁移至肠黏膜,维多珠单抗被认为是更安全的替代治疗。

这项研究评估了接受维多珠单抗治疗的IBD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并与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和一般人群进行比较。该研究治疗事件是从全国健康登记系统中确定的。研究人员使用倾向评分匹配队列的Cox回归估计新发严重感染(定义为需要住院的感染)的风险比(HR)。

在1376例CD治疗期间,维多珠单抗组的严重感染率为每100人-年5.18例,而抗TNF组为每100人-年3.54例,部分原因是胃肠道感染较多。与匹配的一般人群队列中0.75/100人-年的发生率相比,维多珠单抗显示出更高的风险。在UC的1294次治疗中,在最初1.1年期间,维多珠单抗组的相应发生率为3.74/100人-年,而抗TNF组为3.42/100人-年,1.1年后的HR = 2.03(由于非比例风险而截断)。肺炎占抗TNF组所有感染的40%,而维多珠单抗组未观察到肺炎病例。与匹配的一般人群队列中0.69/100人-年的发生率相比,维多珠单抗的HR为5.45。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抗TNF相比,维多珠单抗与CD的严重感染风险增加相关,但与UC无关。尽管如此,严重感染的情况在两种药物之间似乎有所不同。这项研究结果强调了临床认识感染和两种疗法安全性的重要性。

原文出处:

Karlqvist S, Sachs MC, Eriksson C, Cao Y, Montgomery S, Ludvigsson JF, Olén O, Halfvarson J; SWIBREG Study Group. Comparativ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 With Vedolizumab vs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ults From Nationwide Swedish Registers. Am J Gastroenterol. 2024 Jul 12.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296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994835.

作者:xuyih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Gastroenterology:AI赋能内镜技术: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深层愈合情况

详细介绍如何将AI与高级内镜技术结合,有效评估IBD的深层愈合情况并指导治疗和预后。

JCC:炎症性肠病诊断时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严重疾病病程相关

PBE在IBD,尤其是UC和儿童起病的疾病中更常见,并与IBD更差的预后显著相关。

Cell Rep:暨南大学曹广超等团队合作发现高脂肪饮食引起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机理

该研究中发现高脂饮食(HFD)会诱导肠道调节性T(Treg)细胞的铁死亡,这可能是破坏免疫耐受和发展结肠炎的关键启动步骤。

IBD:炎症性肠病男性患者血清睾酮浓度的分布及其与炎症性肠病活动度的关系

男性IBD患者较低的睾酮浓度可能反映了其他因素的混杂作用,并且与疾病活动度无独立相关性。对于男性IBD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加强对性功能障碍的认识和筛查。

UEGJ:益生菌治疗IBD的疗效和安全性

益生菌(尤其是多菌株制剂)似乎可有效诱导UC患者的临床缓解和预防复发,并可用于复发性贮袋炎。尽管如此,研究未发现益生菌对CD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强调了益生菌良好的安全性。

Nature:炎症性肠病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揭开!

本文通过遗传学、免疫细胞和微生物组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逐步揭开IBD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