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治疗国际共识

2015-08-04 大鹏 译 医学论坛网

《欧洲心脏杂志》近期发表了有关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的治疗国际专家组共识声明书,小编编译并汇总了该声明书要点,详情如下。 推荐建议 推荐等级 一、           电生理研究 1.在接诊疑似ARVC/D的患者时,无论是疾病

《欧洲心脏杂志》近期发表了有关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的治疗国际专家组共识声明书,小编编译并汇总了该声明书要点,详情如下。

推荐建议

推荐等级

一、           电生理研究

1.在接诊疑似ARVC/D的患者时,无论是疾病确诊还是病情评估,均应考虑电生理研究(EPS)。

Ⅱa

2.在为无症状ARVC/D患者进行心律失常风险分层时,临床医生可考虑采用程序性心室刺激(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

Ⅱb

3.在诊断ARVC/D患者或为其进行预后评估时,临床医生可考虑采用心内膜电压映射图(Endocardial voltage mapping)。

Ⅱb

二、生活方式干预

1.推荐已确诊ARVC/D的患者尽量避免竞技运动及耐久运动。

2.除了低强度休闲型运动,已确诊ARVC/D的患者避免参与任何田径运动。

Ⅱa

3.对于存在ARVC/D家族史而阴性表型的患者,可考虑限制其竞技运动强度;此类患者可能为健康的基因携带者(推荐等级Ⅱa),也可能为未知基因型。

Ⅱb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若ARVC/D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电生理相关设备频繁充放电现象,推荐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辅助治疗。

2.对于存在频繁室性早搏且/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

Ⅱb

3.若ARVC/D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而无后续ICD治疗,且患者存在复发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辅助治疗。

Ⅱa

4.对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病史且基因型健康的无症状ARVC/D患者,不推荐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四、β受体阻滞剂

1.以下几类ARVC/D患者推荐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复发型室性心动过速、接受适当的ICD治疗、因ICD治疗不当而出现的窦性心搏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伴高心室率的房颤/房扑等。

2.无论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所有ARVC/D患者都可考虑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Ⅱa

3.不推荐给予健康基因型携带者预防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

五、心衰

1.对于已出现左/右心室衰竭的ARVC/D患者,推荐采用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ACEI药物、ARB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2.对于存在冠脉血栓病史或静脉/全身血栓栓塞事件史的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作为其二级预防策略。

3.对于存在左/右心室衰竭但无症状的ARVC/D患者,可考虑ACEI药物治疗或ARB药物治疗。

Ⅱb

4.不推荐基于心衰扩张/衰竭而将预防性抗凝治疗(包括全身抗凝或局部抗凝)作为血栓栓塞初级预防策略。

六、导管消融治疗

1.若ARVC/D患者存在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尽管接受了最大剂量药物治疗(包括胺碘酮)仍需频繁ICD适度治疗控制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推荐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2.若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膜导管消融存在至少一次失败史,推荐采用心尖径路导管消融。

3.若ARVC/D患者存在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药物治疗失败(不包括胺碘酮)需频繁ICD适度治疗控制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Ⅱa

4.若接诊单位有丰富的ARVC/D患者心尖径路导管消融治疗经验,可考虑联合心尖径路与心内膜导管消融作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初始治疗。

Ⅱa

5.若ARVC/D患者存在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患者不希望接受药物治疗,需频繁ICD适度治疗控制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Ⅱb

6.若患者无后续ICD治疗,且存在药物难治性、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一形态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将导管消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Ⅱb

7.不推荐将导管消融作为预防ARVC/D患者心脏骤停猝死的ICD替代治疗方案。

七、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1.若ARVC/D患者存在1年以上的血流不稳定性持续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速病史,推荐ICD治疗。

2.若ARVC/D患者存在严重左室且/或右室收缩功能不良,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推荐ICD治疗。

3.若ARVC/D患者存在1年以上的血流稳定性持续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考虑ICD治疗。

Ⅱa

4.若患者存在以下主要风险因素,应考虑ICD治疗,包括原因不明的晕厥、中度心室功能障碍、非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Ⅱa

5.若患者仅存在次要风险因素,经过谨慎长期治疗利弊权衡后,或可考虑ICD治疗。

Ⅱb

6.对于无风险因素或基因型健康的无症状ARVC/D患者,不推荐采用预防性ICD治疗。

原文出处:

Domenico Corrado1*, ThomasWichter2, Mark S. Link3, Richard Hauer4.et.al.Treatment of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dysplasia: an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consensus statement.Europin Heart.Journal.July 2015

作者:大鹏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erspect Biol Med: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或受其心律失常影响

一项对贝多芬的音乐研究发现,这一伟大的作曲家可能患有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因为研究者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听到他们描述的音乐性心律失常。这一惊人发现来自一个包含密歇根大学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史学家、心脏病学家和音乐家的研究小组。研究发表在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年前,贝多芬完成了他的伟大音乐作品,但关于其健康和困苦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很

实用:心律失常患者应做哪些辅助检查?

心律失常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应做哪些辅助检查使心律失常的诊断手段更加完善? (1) 常规心电图(即标准12个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11或V1导联记录。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PP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通过分析心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 24小时

我国发布冠心病、先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大数据

第十八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18th CHINA CARDIVOCASULAR INTERVENTION FORUM)于2015年4月24~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4月24日,论坛发布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现状,现与读者分享。 冠心病介入治疗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冠心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工作已经进行了第5个年头。在这5年里我国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控制从松散到紧密,对

心律失常7大原则,你了解几个?

急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各级医院和临床各科。若不能迅速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予及时处理,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危及生命。临床医师应熟悉紧急抢救流程,规范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尤其需要遵循7大处理原则:1、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急性期,首先应根据血流动力学决定处理原则。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不及时处理,病情继续进展,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此

JAHA:科学家鉴别出引发罕见心律失常的遗传原因

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罕见的致死形式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同时研究者也开发出了一种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心律失常是心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表现,其往往会引发不规律的心脏跳动,大多数患者会经历心脏乱跳,目前美国大约有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心率失常。研究者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