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ent Sci:糖蛋白Globo H可能成为新型癌症疗法的靶点

2015-07-15 MedSci MedSci原创

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将两种看似并无关联的癌症疗法联系了起来,这两种疗法目前都在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种疗法可以靶向作用癌细胞的外部结构,而另外一种疗法则是一种被改造的酶类,其可以破坏RNA并且引发细胞自杀。研究者Ronald Raines表示,我们长期从事核糖核酸酶类的研究,这种酶类可以破碎细胞中的RNA分子的功能,早在

Full-size image (23 K)
ACS Central Science杂志刚刚报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糖蛋白Globo H可能成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重要治疗靶点。一种被改造的酶类,其可以破坏RNA并且引发细胞自杀。

Figure
研究者Ronald Raines表示,我们长期从事核糖核酸酶类的研究,这种酶类可以破碎细胞中的RNA分子的功能,早在1998年,我们就研究阐明了如何改变一种核糖核酸酶来避免其在机体失活,此后我们还发现工程化的核糖核酸酶对癌细胞的毒性要更强一些。

本文呢研究中研究者想阐明为何核糖核酸酶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为了鉴别那种细胞外部结构可以帮助核糖核酸酶进入细胞,研究者利用特异设计的芯片对264个结构进行了筛选,最后发现了一种名为Globo H的糖类。随后研究者发现Globo H是一种在很多肿瘤中含量丰富的抗原,而抗原是一类复杂的分子,其可以同抗体发生作用。因此Globo H或许就可以作为开发新型疫苗的基础来诱导机体免疫系统有效识别并且杀灭癌细胞。

研究者表示,降低Globo H在细胞表面的表现或许可以使得乳腺癌细胞对核糖核酸酶不太容易受到伤害,而这对于研究者理解并开发候选药物将非常关键。随后研究者对Globo H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后期他们将检测是否可以利用一种疫苗来开启机体对Globo H的免疫攻击作用,同时研究者也希望寻找到一种不同类型的免疫,先天性免疫并不涉及免疫系统,而我们的机体完全可以在不利用白细胞和抗体的基础上来抵御癌症的发生,就好像特殊酶类和碳水化合物一样。

原始出处:

Chelcie H. Eller, Tzu-Yuan Chao, Kiran K. Singarapu, Ouathek Ouerfelli, Guangbin Yang, John L. Markley, Samuel J. Danishefsky, Ronald T. Raines. Human Cancer Antigen Globo H Is a Cell-Surface Ligand for Human Ribonuclease 1ACS Central Science, 2015; 150713000126006 DOI: 10.1021/acscentsci.5b00164 Full Text HTML 
 
其它知识:

实际上,Globo H糖蛋白研究已有很多年,Giobo-H作为一种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相关的复杂糖类抗原,其发现为糖类疫苗开发和癌症免疫治疗带来了机遇。1995年Danishefsky首次以糖烯组装策略全合成Globo-H以来的各种新方法.如:Schmidt的三氯乙酰亚胺酯法、Boons的双向糖苷化法、Wong的基于糖基给体活性差异的一锅煮策略、Seeberger的液相线性合成和固相自动组装法等实现全合成。

在台湾,翁启惠院士团队发现,正常的细胞上不会出现Globo H糖蛋白,但是这类糖蛋白却会在上述五大癌细胞表面出现。于是,研究小组希望以Globo H糖蛋白制成分子疫苗,以预防五种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干细胞表面存在有Globo H的糖蛋白,在糖蛋白上选定一段不易突变的抗原,经由酵母大量表达这段抗原,将其制备成分子疫苗。

研究人员介绍,癌症发生的机制复杂多变,这种新的疫苗只能关闭癌症的一种路径,不代表能全面预防癌症。疫苗具体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有前景的疫苗形式。

翁启惠

中国台湾科学家,专长化学生物、有机及合成化学。翁启惠被视为国际糖蛋白研究的重要人物,1994年获选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获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会员,2002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5月获选为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入选的2位候选人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定信和吴茂昆;并已于2006年10月19日接任。

翁启惠院士Globo-H相关研究论文:

Danishefsky SJ, Shue YK, Chang MN, Wong CH.Development of Globo-H cancer vaccine. Acc Chem Res. 2015 Mar 17;48(3):643-52.

Lee HY, Chen CY, Tsai TI, Li ST, Lin KH, Cheng YY, Ren CT, Cheng TJ, Wu CY, Wong CH. Immunogenicity study of Globo H analogues with modification at the reducing or nonreducing end of the tumor antigen. J Am Chem Soc. 2014 Dec 3;136(48):16844-53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研究揭示艾滋病毒感染机制

  利用超分辨率显微镜,研究人员证实在攻击宿主细胞前HIV-1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会聚集在一起。这对于成功地感染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你被欺骗了:一个HIV颗粒的外表并不像科学家们和艺术家们长期以来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长刺的Koosh球。尽管病毒包膜有超过100个糖蛋白刺突的空间,在它的表面实际上只保留了大约10个蛋白。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对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越少的

Nat Immunol:艾滋病患者抗体反应为何较弱?

为什么HIV病人抗体反应比较弱?现在一项刊登在《自然—免疫学》上论文给出的答案:位于HIV 病毒表面的糖蛋白gp120可让人体B免疫细胞失去活性。 人们已经发现 HIV 能够引起 CD4+ 辅助性T免疫细胞不断丧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其他感染更容易乘机而入。但人们一直没有弄清为何在 HIV 感染早期,T细胞数量还处于相对正常时,人体就不产生有力的抗体反应了。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美国

Nature:科学家揭示糖蛋白怎样保护呼吸道

肺黏膜表面是防御由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但黏液过度生成本身也能造成呼吸病。这项研究发现,被称为Muc5b的呼吸道黏液的一个特定糖蛋白成分是小鼠的黏液纤毛清除所必需的。 令人吃惊的是,对有过敏性哮喘的小鼠和人类来说,Muc5b还通过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贡献于针对细菌感染的先天性防御。Muc5b的缺失造成物质在呼吸道中积累,最终导致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 这项研究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可

单纯疱疹病毒会“绕开”免疫系统

疱疹性脑炎、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以及小儿疱疹等疾病都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日本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这种病毒能利用宿主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来抑制免疫应答,从而感染细胞。本项成果相关论文将于本周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还从原子水平解开了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和宿主免疫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的立体构造,并找到了阻碍这种结合的糖肽。这项成果有助人们理解病毒感染症、免疫等现象,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