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道CRKP定植和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2024-05-13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导  读

肺炎克雷伯菌(KP)是社区和医院中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近年来随着临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2019、2020、2021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分别为14.5%、15%和13.4%,远高于老年组(>65岁)、成人组(14~65岁)和儿童组(<14岁)。胃肠道定植是CRK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新生儿因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不全而易于定植CRKP,使CRKP肠道定植成为继发感染的潜在原因。虽然已有新生儿CRKP定植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的相关报道,但对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同源性关系的研究较少,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尚不明确,且无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保护因素的探究,因此,了解新生儿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完善与实施。

本论文旨在通过收集某院新生儿科的临床病历信息,分析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危险及保护因素,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方法来探究新生儿肠道定植转为感染的CRKP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研究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降低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和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新生儿肠道CRKP定植和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翟誉,李庆蓉,李江,何薇,和平安,吕梅,杨旭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 h内进行CRKP首次筛查,此外在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肛拭子主动筛查,并监测CRKP菌株感染情况。分析定植组、非定植组和感染组新生儿临床数据。对肠道定植菌及定植后继发感染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结果  共有1 438例新生儿进行了CRE主动筛查,174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为12.1%。174例定植新生儿中有35例继发感染,发病率为2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OR=2.050,95%CI:1.200~3.504,P=0.00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OR=1.889,95%CI:1.086~3.288,P=0.024)、鼻胃管喂养(OR=2.317,95%CI:1.155~4.647,P=0.018);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506,95%CI: 0.284~0.901,P=0.021)、口服益生菌(OR=0.307,95%CI:0.147~0.643,P=0.002)、灌肠(OR=0.334,95%CI:0.171~0.656,P=0.0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9.869,95%CI: 1.778~222.029,P=0.015)和住院时间延长(OR=1.118,95%CI:1.082~1.157,P<0.001)。耐药基因结果显示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均为blaKPC-2,且同属于ST11型。同源性关系结果分析显示肠道CRKP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菌株高度同源。

结论  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肠道定植可能会增加CRKP感染的风险。因此,可通过重点关注新生儿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危险与保护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CRKP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用格式 

翟誉, 李庆蓉, 李江, 等. 新生儿肠道CRKP定植和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4, 23(2): 133-1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93. 

ZHAI Yu, LI Qing-rong, LI Jiang,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and secondary infection of CRKP in neonates. Chin J Infect Control, 2024, 23(2): 133-1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93.

作者: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iomedicines:血清素在肺发育和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5-HT信号通路的精细调控机制,以及这一通路在新生儿PH的不同阶段中的动态变化。这有望为发展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改善新生儿PH的预后。

Eur J Pediatr:重新评估米力农在治疗新生儿和儿童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本研究强调了米力农在儿童心脏功能中的多方面作用,尤其是其在左心室功能方面的积极效果。

关注新生,预见未来 | 一次筛查超250种罕见遗传病,GUARDIAN项目将如何利用WGS改善新生儿筛查?

WGS有助于缩短罕见病诊断过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早、尽快接受治疗,降低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nesthesia & Analgesia :无创呼吸流量监测仪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和婴儿 中的应用评价

本研究数据显示 RVM 测量该队列的 TV 和 MV,使用患者校准时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11%,无患者校准时为16.9%。RR 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7.1%。

JAMA Pediatrics:早产儿补充DHA能否改善其5岁时的行为功能?

研究探索补充DHA来满足新生儿对DHA的需求是否能改善出生胎龄小于29周儿童的行为功能。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杨洪波/PSU程寰宇Adv. Sci.:基于柔性运动传感网络的新生儿不安运动自动筛查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由柔性无线运动传感器(SWD)组成的稀疏传感网络,通过将5个传感节点无感、舒适、安全地与新生儿皮肤接触(头部,手腕、脚腕),可对20周内的新生儿进行精准的不安运动快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