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研究确定新的联合用药方案,有望攻克肝癌耐药性!

2017-09-01 sunshine2015 来宝网

KAIST研究团队结合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生物学改进肝癌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药物组合发现:克服靶向肝癌的药物耐药性】KAIST研究团队结合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生物学改进肝癌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内科系康焕妍教授与KAIST生物与脑部工程系的Kwang-Hyun Cho教授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于2017年9月发表在肝病学(2017年8月24日在线提供)。

肝癌是世界各地男性和女性中发现的第五和第七大常见癌症,这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特别是,韩国每十万人死于肝脏疾病的是28.4人,经合组织国家死亡率最高,是日本的两倍。

韩国每年平均有16,000人得肝癌,但五年生存率低于12%。根据国家癌症信息中心的数据,肺癌(17,399例)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最高,其次是肝癌(11,311例)。

与其他癌症相比,肝癌的社会治疗成本最高,导致早期年龄组死亡率最高(40?50s)。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开发一种减轻副作用但提高存活率的新疗法。

可以治愈肝癌的方法,如手术,栓塞和药物治疗;然而,选择对于治疗进行性癌症是有限的,其中手术方法不能执行的阶段。

在抗癌药物中,索拉非尼是一种提高癌症患者存活率的药物,是一种独特的药物,可用作进行性肝癌患者的靶向抗癌药物。其销售额在韩国每年达到超过一百亿韩元,但疗效只有约20%。此外,对索拉非尼的获得性抵抗正在出现。此外,索拉非尼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机制的鉴定依然比较模糊。

尽管索拉非尼只能平均延长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不到三个月,但由于全球制药公司开发的药物未能超越其有效性,因此广泛得以使用。

Prof. Kwang-Hyun Cho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响应索拉非尼的细胞系中基因的表达变化,以确定索拉非尼的作用和抗药性机制。

因此,该团队利用系统生物学分析发现了索拉非尼的抗药性机制。通过组合计算机模拟和生物实验,发现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在索拉非尼的抗性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阻断PDI可显着改善其功效。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使用小鼠,发现PDI抑制与索拉非尼减少肝癌细胞(称为肝细胞癌)的协同作用。此外,更多的PDIs显示在患有对索拉非尼抗性的患者的组织中。从这些发现,该团队可以确定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该小组还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临床资料中确认了这些发现。

Cho教授说:“分子在细胞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受到复杂的调节,因此现有的生物学研究对发现其基本原理具有根本的限制。 “这项研究是通过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克服传统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结合IT和生命科学,它提出了开发一种通过靶向药物网络分析克服耐药性的新方法的可能性癌症行动机制。”

原始出处:

Jae-Kyung Won, Su Jong Yu, Chae Young Hwang, et al.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inhibition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sorafenib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17). DOI: 10.1002/hep.29237.

作者:sunshine20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9-03 gwc384
  2. 2017-09-02 wxl882001

    学习了

    0

  3. 2017-09-02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4. 2017-09-02 changjiu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肝炎离肝癌有多远?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大肝癌,生存期短,治疗棘手。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中50%以上出现在我国,已占我国肿瘤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肝脏病患者人数庞大,患者按疾病种类呈金字塔形排列。底层是慢性肝炎患者,中层是肝硬化患者,顶层是肝癌患者。每年死于晚期肝病的患者不下30万人。肝炎患者发展成晚期肝病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包括晚期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肝癌二级预

远离肝癌,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该如何用?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同,其显着改善了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患者对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使用及认识上有一些误区,本文根据指南及文献,对一些患者的常见用药问题进行解惑。

MOL SYST BIOL:科学家提出抑制脂肪肝、肝癌的新治疗策略!

可能没有治疗肝癌或脂肪肝疾病的新技术,但知道正确的目标将有助于科学家开发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瑞典的研究人员刚刚确定了一些药物靶点,可用于开发有效的新治疗策略,副作用很小。

Mol Cell:研究鉴定出促进肝癌发展的靶基因!

调控肝细胞代谢并抑制肝癌发展的分子的新研究表明,该分子与肝细胞中数千个基因相互作用,当分子水平下降时,其通常发生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某些促癌基因的活性升高。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发现杀死肝癌细胞的“烈性炸药”

中国科学家23日报告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帮助抗癌病毒更有效地杀死肝癌细胞,其效果就好像给制导导弹绑上了“烈性炸药包”。这为治疗全球第二号癌症杀手——肝癌带来了新希望。

J Hepatol:加拿大学者新建THRI评分系统,可预测肝硬化患者的10年肝癌风险

现有指南普遍建议所有肝硬化患者(无论病因为何)均进行一年两次的肝细胞癌(HCC)监测,不同疾病所致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病率并不明确。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harma等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基于此建立了可预测肝硬化患者HCC发生风险的新模型,即THRI(Toronto HCC Risk Index,THRI),相关文章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