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CT和MRI对诊断肝细胞癌的的优劣

2017-09-02 MedSci MedSci原创

多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HCC)的非侵入性诊断。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旨在确定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的诊断优势,研究者们综合了CT,细胞外对比增强MRI和钆素增强MRI对肝硬化患者HCC诊断的相关性能的证据。此外,还评估了肝活检与对照替代成像的随访是否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的CT或MRI不确定性肝结节。研究者们检索至2016年

多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HCC)的非侵入性诊断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旨在确定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的诊断优势,研究者们综合了CT,细胞外对比增强MRI和钆素增强MRI对肝硬化患者HCC诊断的相关性能的证据。此外,还评估了肝活检与对照替代成像的随访是否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的CT或MRI不确定性肝结节。

研究者们检索至2016年4月27日的多个数据库,选择在成年肝硬化和疑似HCC患者中,比较CT与细胞外对比增强MRI或钆素增强MRI的研究。此项研究由两位评审员独立选择研究并提取数据。

最终,在33项研究中,19项是综合性的,14项仅报告了敏感性。对于所有肿瘤大小,19项综合比较显示MRI显着高于CT检查的灵敏度(0.82 vs. 0.66)和较低的阴性似然比(0.20 vs. 0.37)。MRI与CT的特异性(0.91 vs. 0.92)和阳性似然比(8.8 vs. 8.1)没有差异。

对于≥2cm的HCC,上述三种方式表现均较佳。而对于HCC <1厘米的检查效果很差。没有研究评估使用活检,重复成像或替代成像来评估成人肝硬化和不确定结节的优劣。

此项研究表明:无法明确CT、细胞外对比增强MRI或钆素增强在诊断肝硬化患者的HCC中哪个更优。在肝硬化和质量不确定的患者中,没有足够的数据比较活检以及重复横断面成像或替代成像。

原始出处:
Roberts LR, Sirlin CB, et al.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patology. 2017 Aug 31. doi: 10.1002/hep.2948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8-03-18 xjy02
  2. 2017-09-06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好.赞赞赞

    0

  3. 2017-09-05 1e1263e3m20(暂无匿称)

    非常好的文章不错

    0

  4. 2017-09-04 gwc384

相关资讯

Radiology:CT图像上亚实性肺结节分级有益于增强诊断腺癌的特异性!

肺部小结节是胸外科常见又较难确诊的疾病,它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周围型肺癌瘤体直径≤2cm者称为小肺癌,直径≤1cm者称为微小肺癌。小肺癌并不完全是早期肺癌,特别是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文献报道有20%左右的小肺癌患者有淋巴结的微小转移。因此一些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为了评价利用常规CT标准鉴别部分实性(PS)和

Sci Rep:CT技术中利用深度学习Radiomics对膀胱癌治疗响应的评估

横断面X射线成像已经成为大多数固体器官恶性肿瘤分段的标准。然而,一些恶性肿瘤,比如尿膀胱癌,该技术目前的成像方法对准确评估该疾病局部病况的能力和了解对系统性化疗的响应是受限的。最近,有研究人员探索了基于radiomics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利用了治疗前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这也许可以成功的区分具有或者不具有化学疗法反应膀胱癌情况。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共评估了3例独特的基于radiomi

JACC:CT定义降低假体-患者不匹配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并与TAVR术后不良结局无关

EOAi CT降低TAVR后患者PPM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与TAVR后1年死亡率无关。

Radiology:双源CT模拟Noncalcium技术在检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脊柱和盆腔骨质浸润诊断准确性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虽然早在1844年对此病已有人作出描述,但直到1889年经Kahler详细报告病例后,多发性骨髓瘤才普遍为人们所了解和承认。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

Eur Radiol:肺毛霉菌病:CT图像上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和病理间的相关性

肺毛霉病(puhmonary mucormycosis)是由毛霉菌目致病菌引起的肺感染性疾病。虽然少见,但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上以毛霉菌和根霉菌较为常见,前者主要侵犯肺,后者多累及到鼻窦、眼、脑及消化道,并可血行播散到全身。肺毛霉菌病可为原发感染,也可继发于鼻窦病变或毛霉菌败血症。本研究为了评价肺毛霉菌病CT的动态变化和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

Radiology:CT表现预测结肠憩室炎复发的价值。

结肠憩室是指肠粘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的存在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憩室绝大多数为后天形成的。结肠憩室炎急性发作时有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腹部疼痛,可呈刺痛、钝痛和绞痛,大多疼痛部位都在左下腹,偶尔位于耻骨上、右下腹或整个下腹部。炎症邻接膀胱可产生尿频、尿急。根据炎症部位和严重性还可伴有恶心和呕吐。本研究旨在评价CT表现预测结肠憩室炎复发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