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肺癌行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的效果

2017-06-02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在这项研究中探讨了行肺叶切除术患者(pts)的肺部肿瘤的不对称性及结局。

在这项研究中探讨了行肺叶切除术患者(pts)的肺部肿瘤的不对称性及结局。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的所有患者数据,分析了肺切除术和围手术期结果的偏侧性。

共纳入374例患者(平均年龄67±1岁;范围24-87岁),男性42.5%,女性57.5%。最常见的组织学是腺癌(61%)和鳞状细胞(19%),神经内分泌(8.5%)和腺鳞(1%)癌。原发性肺癌和转移灶在右侧更为普遍(p = 0.005),右侧原发癌为64.6%,左侧为35.4%(p = 0.01),右侧转移灶72.4%,27.6%在左边(p = 0.17)。在7、10、11和12级阳性淋巴结转移灶的数目不对称,但只有11级具有显著性(p = 0.03)。右侧肺叶切除术有较大的中位估计失血量(EBL,200±31 mL对150±19 mL; p = 0.018),中位手术时间(188±5 min vs 168±6 min; p = 0.014)。右侧和左侧病例的整体和紧急转为开放肺叶切除的比率均无差异(总体为6.6%vs 6.2%,p = 0.88;紧急3.7%vs 1.5%,p = 0.24),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也没有差异(8.2%vs 3.8%,p = 0.11)。右侧肺叶切除术的中位胸管时间长(4.0±0.4天vs 3.0±0.5天; p = 0.03)和中位住院时间(LOS,5.0±0.4天vs 4.0±0.4天; p = 0.008)。右侧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8.5%vs 27.7%; p = 0.045)。大多数类型的个体并发症发生率在左侧和右侧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除了长时间的漏气≥7天(22%对12%; p = 0.007),其中胆汁漏出(4.5%vs 0.8%; p = 0.059)不显著。 对住院死亡率(右侧,1.6%,左侧0%; p = 0.14)或1年死亡率(右侧,12%,左侧10%; p = 0.51)无显著影响。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ur J Cardiothorac Surg:肺叶切除治疗第二原发性肺癌效果更佳

对于早期肺癌来说,亚肺叶切除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胸心外科的Andrea Zuin等通过对比亚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段切除术及肺楔形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第二原发肺癌的效果,来判断两者的优劣。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5月8日的欧洲心胸外科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上。结果表明相对于亚肺叶切除,

ICG法用于肺段切除术

虽然肺叶切除是肺癌的标准术式,然而正在开展的肺段和肺叶切除治疗小病灶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段切除可能会成为治疗小病灶肺癌的主要手段。完整的段切除最困难的方面是检测段间平面,同时保持足够的切缘。用于检测段间平面的方法仍存在争议。常用的鼓气法可以在胸膜表面鉴别肺段,然而不能鉴别肺实质间的平面。 针对这种情况,来自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院胸外科的Kenji Suzuki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IA期肺腺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疗效相似

对于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临床IA期肺腺癌的肿瘤学结果是目前胸外科医生争论的焦点,但这方面数据仍比较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来自日本广岛大学肿瘤外科的Morihito Okada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8月23日的《心胸外科杂志》(J Thorac Cardiovasc Surg)杂志上。作者发现肺段切除适合于临床IA期肺腺癌,与那些标准肺叶切除术患者生存相似。【原文下载】该研

CHEST:医院规模和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结果

在大规模医院进行RobATS肺叶切除术,与小规模医疗中心相比具有更好的死亡率和LOS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