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难治性紧迫性尿失禁——A型肉毒杆菌毒素OR骶神经调节?

2016-10-05 MedSci MedSci原创

关于难治性紧迫性尿失禁女性的治疗缺乏骶神经调节与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对比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比A型肉毒杆菌毒素与骶神经调节的效果。 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研究设计,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在美国9个医疗中心进行,涉及381名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女性。分别接受膀胱逼尿肌内注射200 UA型肉毒杆菌毒素(n= 192)或骶神经调节(n=189 )。 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线时期至治疗6

关于难治性紧迫性尿失禁女性的治疗缺乏骶神经调节与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对比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比A型肉毒杆菌毒素与骶神经调节的效果。

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研究设计,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在美国9个医疗中心进行,涉及381名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女性。分别接受膀胱逼尿肌内注射200 UA型肉毒杆菌毒素(n= 192)或骶神经调节(n=189 )。

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线时期至治疗6个月患者每日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SF)的得分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满意度问卷,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研究共纳入364名女性(平均[SD]年龄,63[11.6]岁),A型肉毒杆菌毒素组(190名)女性治疗后6个月内每天紧迫性尿失禁发作的次数较骶神经电刺激组(174名)明显降低(-3.9 vs−3.3次/天;平均差,0.63;95% CI,0.13-1.14;P = 0.01)。


与骶神经调节治疗相比,A型肉毒杆菌毒素组参与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问卷SF的改善程度较大(−46.7 vs−38.6;平均差,8.1;95% CI,3-13.3;P = 0.002);治疗满意度的改善也较大(67.7 vs 59.8;平均差,7.8;95% CI,1.6-14.1;P =0.01)和治疗认可度较大(78.1 vs 67.6;平均差;10.4,95% CI,4.3-16.5;P<0.001)。

在舒适度(67.6 vs 70.2;平均差,−2.5;95% CI,−8.1~3;P =0.36),不良反应(88.4 vs 85.1;平均差,3.3;95% CI,−1.9~8.5;P =0.22),与治疗偏好(92% VS 89%;风险差异,−3%;95% CI,−16%~10%;P = 0.49)上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A型肉毒杆菌毒素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骶神经调节组高(35% vs 11%;风险差异,−23%;95% CI,−33%~13%;P< 0.001)。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第1个月和第6个月需要自我导尿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和2%。神经调节装置修复和移除的发生率为3%。

总而言之,难治性紧迫性尿失禁的女性中,与骶神经调节治疗相比,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患者每日紧迫性尿失禁发作的次数较少,虽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意义并不确定。此外,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泌尿道感染风险较高,且需要暂时自我导尿。

原始出处:

Cindy L. Amundsen, et al., OnabotulinumtoxinA vs Sacral Neuromodulation on Refractory 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JAMA. 2016;316(13):1366-1374. doi:10.1001/jama.2016.146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JM:急迫性尿失禁的抗胆碱能治疗与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比较

    抗胆碱能药物和A型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但目前尚需要直接比较这两种治疗的数据。     我们进行了一项双盲、双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试验纳入了患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每3天发作急迫性尿失禁≥5次(在日记中记录)的女性。在6个月期间,我们将参与者随机分配接受每日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初始5 mg,可能增至1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