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我国科学家发现同时调控人群肤色变浅和适应寒冷的基因

2018-07-09 岳冉冉 新华网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同时调控现代人肤色变浅及适应寒冷的基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同时调控现代人肤色变浅及适应寒冷的基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

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介绍,现代人在距今20万年至3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约在7.5万年前走出非洲并扩散到世界各地。“我们的非洲祖先从靠近赤道的地区迁徙到高纬度的亚热带及寒带,会面临多重挑战,比如紫外线辐射的减弱、天气变冷等。这些环境变化会对人类基因组产生新的选择压力,从而使人类出现新的生理和表型去适应。”宿兵说。

紫外线辐射与气温会随纬度变化而变化,那么,在遗传上是否存在同时适应这两种环境变化的基因呢?

宿兵实验室与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通过群体遗传和细胞功能实验的分析发现,一个名为“KITLG”的基因发生了多次突变。在欧洲和东亚人群体中,该基因的选择信号出现在不同区域,包括基因上游和下游的调控区。

“我们推测,KITLG基因在现代人走出非洲、向高纬度地区扩散中可能经历了不止一次的选择事件”,宿兵解读道,“因为该基因上不仅存在导致欧亚人群肤色变浅的突变,还在其它区域富集了对寒冷适应的突变。”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细胞低温培养实验验证了该推测。结果表明,这的确是一个基因的多种功能在人群中同时受到选择并影响表型的例证。

原始出处:

Zhaohui Yang, et al.Darwinian positive selection on the pleiotropic effects of KITLG explain skin pigmentation and winter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n Eurasian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msy136, 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y136

作者:岳冉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高达90%!国人新发现再获国际大奖!

2018年2月5日晚,2018年度舍贝里将公布。获奖者为:陈竺教授、安娜.德让(Anne Dejean)、修格.德.特(Hugues De The)。其中陈竺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Nat Genet:中国学者揭示母亲肥胖导致胚胎缺陷的分子机制

近几十年来,肥胖显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全球范围内超重育龄成年人的流行率急剧增长。过去有研究表明,人群中母亲肥胖与生殖谱( reproductive spectrum)的不良后果密切相关,这些不良后果包括早期妊娠失败、先天性异常以及新生儿系列状况。此外,肥胖母亲的后代在后期也有发生代谢疾病的风险。鉴于肥胖流行的持续增长,因此十分有必要了解母亲营养是如何影响胚胎发育和影响后代健康的。

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北医三院科研伦理委员会日前宣布,由我国科学家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久安心”人工心脏通过伦理审查,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Cell: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染色质调控的动态图谱——附三组专家点评

近年来,随着各种基于少量细胞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动态变化规律才得以慢慢呈现。在这方面,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以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清华大学颉伟教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刘江研究员以及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都作出了大量杰出的工作,华人科学家中UCSD的任兵教授与哈佛大学张毅教授也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人类早期胚胎发

Chem Soc Rev: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纳米催化医学,肿瘤治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0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的施剑林和陈雨研究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纳米催化医学”的新概念,相关方法可应用于肿瘤治疗,为纳米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有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国际权威综述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优化生物可吸收支架使用,可预防支架内血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作为PCI史上第四次变革,有望克服金属药物洗脱支架诸多不足,但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发现BRS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上怎么做好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