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之争:东风压倒西风 or西风压倒东风

2015-09-10 佚名 环球医学

随着西方科学传入我国,中西医之争已延续百余年。最近,网上有一位西医博士“吐槽”:西医的许多理论与临床自相矛盾,而且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建议取消西医,再次燃起了中西医之争的战火。如果把中西医之争放入时代的大背景中,这恰恰是中西文化博弈的一个缩影。两种异质文化下生长出的两种医学体系究竟孰优孰劣?又该怎样发展下去? 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歇过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中西医之争就从未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西

随着西方科学传入我国,中西医之争已延续百余年。最近,网上有一位西医博士“吐槽”:西医的许多理论与临床自相矛盾,而且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建议取消西医,再次燃起了中西医之争的战火。如果把中西医之争放入时代的大背景中,这恰恰是中西文化博弈的一个缩影。两种异质文化下生长出的两种医学体系究竟孰优孰劣?又该怎样发展下去?

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歇过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中西医之争就从未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西医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医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医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临床阵地不断萎缩,中医越来越被边缘化。一些中医认为,中医沦落到今天的地步,都是西医惹的祸,甚至把西医视为中医的敌人。在他们看来,中医和西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1912年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的中西医的较量,到今天脉诊验孕的比拼,中医西医明里暗里过招,似乎都希望灭对方威风,长自家志气。

孰优孰劣 疗效最具说服力

医学的价值和核心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发展的核心都应该是为了解决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的问题,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比如,西医所说的干燥综合征,普通的临床的表现为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目前,这种病没有什么根治的办法,就是要勤漱口,用人工泪液滴眼等。中医使用的是滋阴、清热的药剂,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但针对器质性的病变,西医是占据优势的。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双方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双方的教训也可以相互吸取。一位美国心脏外科学会成员、加州大学医学院心脏专家,心甘情愿拜国医大师邓铁涛为师,为神奇的中医学所折服。因为邓铁涛的几服中药,解决了西医临床的难题——心脏术后血管再狭窄。这就是疗效的说服力。

中西医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尽管中西医之间有竞争关系,但绝不能以否定和打压另一方为前提,中西医都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中西可以互补,共存于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无形,西医看有形;中医擅全身调理,西医重局部治疗;中医标准化程度低难复制,西医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中医更擅慢性疾病,西医在大多数急性病有优势;西医在手术性疾病,细菌感染等优势明显,中医在病毒性性疾病占优。所以两者看待事物的方式截然不同,但的确可以优劣互补。

中国的原卫生部部长就十分重视中西医的融合。白血病俗称“血癌”,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凶险、病程发展最迅速,致死率很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开发出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疗法,使千千万万白血病患者因此得以存活。医学界认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陈竺说:“对白血病的研究,我深深感到非常有必要将传统的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结合起来,不仅用现代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鉴定中药里发挥作用的成分,也要学习传统中医重视人体综合平衡的可贵思想,并不断加以提高。”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这样的重大科研成果很难诞生。

中西医之争发展到今天,在诊断、治疗的技术手段,药物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上,双方阵营正在走向理解和融合。中西医的融合不仅是简单地既吃中药,又吃西药,更是宏观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超脱各自的思维框架,取长补短。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6-01-14 Lynee劲飞扬

    !学习了

    0

  2. 2015-10-08 hlycom3356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0

  3. 2015-09-10 49.77.130.**

    、 ,丨//

    0

  4. 2015-09-10 acount

    一定要相互学习借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