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积极治疗不一定好

2016-01-26 MedSci MedSci原创

高等级癌症患者在死亡之前接受着越来越多的积极治疗,尽管认为这反应了低质量护理的担忧逐渐增多。 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临终前积极治疗与丧失亲人的家庭成员对临终护理质量的观点和病人的治疗目标达成之间的联系。 在癌症治疗结果研究和生存率研究中(多方位、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采访了1146位患有高等级肺癌或直肠癌的医保病人的家庭成员,这些病人在2011年底去世(中位数是死后144.5天,四分位范围

高级别癌症患者在死亡之前接受着越来越多的积极治疗,尽管认为这反应了低质量护理的担忧逐渐增多。

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临终前积极治疗与丧失亲人的家庭成员对临终护理质量的观点和病人的治疗目标达成之间的联系。

在癌症治疗结果研究和生存率研究中(多方位、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采访了1146位患有高等级肺癌或直肠癌的医保病人的家属,这些病人在2011年底去世(中位数是死后144.5天,四分位范围85.0 - -551.0天)。

暴露因素:基于声明的积极的临终治疗(如,重症监护ICU,或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多次住院或急诊就诊;化疗小于每周2次而死亡的;未接受临终关怀或小于3天临终关怀服务;住院期间死亡的)。

结局:1146名癌症患者(平均年龄76.0岁(四分位范围65.0 - -87.0岁),55.8%的男性),亲属报道优质的临终关怀为51.3%。家庭成员报道优质的临终关怀的病人通常接受临终关怀时间超过3天(58.8%[352/599]),比那些没有接受临终关怀或接受3天或更少时间(43.1%[236/547])(调整差异,16.5(95%可信区间,10.7至22.4))的病人要好。相反的是,进入ICU治疗的病人(在30天内死亡)的亲属报道的优质的临终关怀(45.0% [68/151])比那些没有进入ICU的病人要少(52.3% [520/995])。类似的,在医院死亡的病人家属报道的优质护理(42.2% [194/460])比不在医院死亡的患者家属报告的(57.4% [394/686])要少。没有接受临终关怀或少于3天临终关怀的患者(57.4% [394/686])比那些接受临终关怀超过3天的患者(72.8% [287/394]) 更不可能自己选择想要的离开地点。

结论:在有医保的死于肺癌或直肠癌的老年患者中,家庭成员认为早些进行临终关怀,在死前30天避免进入ICU和不在医院里死亡是比较好的临终护理。这些发现支持了高级护理计划与患者喜好的一致性。

原始出处:

Alexi A. Wright, MD, MPH; Nancy L. Keating,et al,Family Perspectives on Aggressive Cancer Care Near the End of Life.JAMA.2015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肿瘤防治宣传周:晚期癌症患者的出路在哪里?

       开篇语    虽然医学科技的进步使肿瘤不再是死亡的代名词,但作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肿瘤防治依然让人们格外关注。4月15日~21日是第十八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们希望,在医改将肿瘤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的背景下,肿瘤防治工作能在政策、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让肿瘤患者及其家人不再生活在疾病的阴影和重压下。 

JCO:姑息治疗越早,节省越多

 姑息疗法现在已经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推荐作为标准疗法,并且越来越多的用于重症疾病患者,带来了许多好处。姑息治疗可以减少治疗的花费,对病患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好处。但是,目前鲜有证据表明更早的治疗是否有经济效益,即治疗时间的选择对于治疗花费有何影响? 研究人员收集了2007-2011年间美国5家医院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和开支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样本共

JCO:医生应该告知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吗?

 医生与晚期肿瘤患者讨论预后是最为重要,同样也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对话。对预后有准确的认识可以让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尽头更好的规划和作出知情照护决策。但是不幸的是,晚期癌症患者对于预后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想法。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会导致许多误解,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因此有必要确定预后对话如何影响患者对寿命预期(life expectancy,LE)的理解、苦恼和医患关系。 为此,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