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有无主动脉瓣狭窄个体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2020-03-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未来的研究将探索抗血栓治疗是否对这些个体有益。

主动脉瓣狭窄可导致心房和心室重构,易发生房颤,也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关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的信息很少。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明确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个体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相对风险。

所有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超过18岁(n=79310),并采用丹麦全国登记(1997-2017)确定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该研究报告了每1000人每年的发病率(PY)以及多变量调整的风险比和95%CI。

该研究共纳入了873373人(中位年龄为77岁,51.5%为男性,9.1%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4880862PY的随访中,有70205人(8.0%)发生缺血性卒中。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3.3人/1000PY,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发生率为30.4人/1000PY,其风险比为1.31 (95%CI为1.28-1.34)。在所有年龄组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较年轻的个体相对风险更大(如18-45岁年龄组:风险比为5.94[95%CI为4.10-8.36])。65岁以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缺血性卒中风险明显降低(30.3 vs. 19.6人/1000PY)。在房颤患者中,伴有主动脉瓣狭窄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比无主动脉瓣狭窄时高出1.5倍(33.0人/1000PY vs. 49.9人/1000 PY)。

由此可见,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未来的研究将探索抗血栓治疗是否对这些个体有益。

原始出处:

Charlotte Andreasen.et al.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Aortic Valve Stenosis A Danish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stroke.2020.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19.0283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JM:缺血性卒中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降脂目标的比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后,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然而,减少卒中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降脂水平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Stroke:循环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在这个绝经后妇女的前瞻性队列中,血清SHBG水平与IS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支持SHBG可以用作预测妇女IS危险分层工具的观点。

Stroke:绝经后妇女血浆雌二醇和睾丸激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由此可见,该研究的结果不支持性激素介导了绝经后妇女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作用。需要在其他更大型的研究中进行重复验证。

Neurology:缺血性卒中后30天到90天内早期随访与再入院之间关系

由此可见,早期门诊保健科随访与减少30天的住院率有关。急性卒中入院后,早期门诊随访可能是进行干预的重要机会。

Stroke:缺血性卒中后脑脊液减少提示脑水肿风险

近期,Stroke杂志发表研究,分析了脑脊液移位(ΔCSF)作为水肿形成的动态定量成像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Stroke:达比加群治疗急性非心脏栓塞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由此可见,对于急性轻度非心脏栓塞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达比加群具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HT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