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国内首次使用可穿戴式除颤器:无需手术方式植入,方便移除

2018-06-30 胡亦然 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可穿戴式除颤器(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WCD)的临床应用。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可穿戴式除颤器(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WCD)的临床应用。

患者为男性,因“反复意识丧失2年余”于2014年就诊于阜外医院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并植入双腔ICD。2018年2月患者双上肢用力后出现起搏器囊袋红肿,后逐渐加重再次住院治疗。经一系列抗感染、起搏器囊袋清创等治疗无效后予ICD电极导线拔除术,择期再进行全皮下ICD植入。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张澍教授分析病情考虑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风险,有可穿戴式除颤器的临床使用指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实施了可穿戴式除颤器(图1)。


图1 阜外医院华伟和张澍教授与国内首例应用WCD的患者

可穿戴式除颤器是一种可穿戴的提供短时期体外自动除颤的装置,无需手术方式植入,方便移除,临床上主要用于有心脏性猝死风险,但短期内无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或有适应证但短期内不能新装或更换ICD的患者。

可穿戴式除颤器由可穿戴外套和由电池供电的监测及除颤系统构成,通过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矢量分析来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图2)。一旦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可穿戴式除颤器通过振动、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出报警及人工提示声等警告并提醒患者及路人即将放电。

患者可通过手控式按钮人为终止即将发放的电击。临床研究已证实,可穿戴式除颤器完成识别、充电和放电过程所需的时间与ICD相似,并可有效终止室速或室颤。


图2  A.可穿戴式除颤器整体观;B.患者穿戴示意图;C.除颤器内的电极板和电极贴;D.可穿戴式除颤器机盒

目前AHA指南推荐可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适应证为:(1)心肌梗死后早期(40天内)伴有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35%;(2)急诊血管再通治疗后(3个月内)伴有LVEF≤35%的患者;(3)新诊断的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35%;(4)等待心脏移植且具有高危猝死风险患者;(5)由于感染等原因暂不能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者;(6)有猝死家族史合并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

作者:胡亦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阜外医院研究称,判断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有新指标

阜外医院尹栋、高国峰等研究提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尤其是残余SYNTAX 评分>9的患者,30 个月的MACE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学者研究称:我国≥35岁人群18.4%有二尖瓣反流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在全国范围内分层多阶段随机抽取的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的检出率为18.4%,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

BMC Nephrol:阜外医院学者发现,体脂比例可预测肾病风险

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研究发现,肥胖与慢性肾病风险升高相关,其中肥胖指标体脂百分比是识别慢性肾病的最佳预测因子。

阜外医院全国45家企业近3万职工调查:仅千分之六为理想心血管健康

近期,阜外医院王馨和王增武等在本刊报告了全国45家企业27 607名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调查结果,以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7项健康指标来衡量,仅0.6%的人完全符合,≥5项者占23.5%。

NAT COMMUN:阜外医院张浩发现肠道微生物可因缺氧促使骨髓干细胞早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浩研究团队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阜外医院应用新型技术拔除心脏电极,可明显降低并发症

随着心律植入装置的植入量日益增多,囊袋感染、电极导线破损以及植入静脉堵塞等并发症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