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里的医生,且行且珍重

2015-07-10 佚名 新浪博客

原标题《中国医生为什么很累?》 近几年来,医生很忙、很辛苦、过度劳累甚至累死的报道,屡见于媒体。为什么中国医生会如此劳累呢? 第一,中国优质医生不多。从宏观来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每***口执业(助理)医生2.04人,已经超过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理说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由于优质医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人们都集中到大型医院看病,大型医院天天爆棚,这

原标题《中国医生为什么很累?》

近几年来,医生很忙、很辛苦、过度劳累甚至累死的报道,屡见于媒体。为什么中国医生会如此劳累呢?

第一,中国优质医生不多。从宏观来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每***口执业(助理)医生2.04人,已经超过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理说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由于优质医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人们都集中到大型医院看病,大型医院天天爆棚,这里的优质医生日日辛苦。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基层小医院门厅罗雀。因此,并不是所有中国医生都很劳累。

第二,医生成为了公立医院的机械劳动力。众所周知,公立医院年年扩张,病人不多增多,与此同时虽然医务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例却远远落后于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有些网文或网友认为现在公立医院招人难,或者招不到合格或满意的医生。如果说小医院招不到人还可以理解,但不断扩张的大型医院还说招不到人就根本不是事实了。要知道,每年有多少医科毕业生在拼命地往大型医院挤。其真实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基本上靠自己养活和自我发展,不得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严格甚至过分控制人力成本,同时上级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医院人员编制指标。中国的公立医院在经济上早已是公立的民营医院。结果,公立医院特别大型医院事实上已经把医生当成了赚钱的机器,劳动的牲口,工作量上不断加码,以一当十。

第三,医院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医生过度劳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奴隶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皮鞭下的劳工管理也已不存在。医院为了控制人力成本,让医生自愿或不得不自愿去累死累活,基本上是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来达到的。有一个典型的事实,在省城大型医院一个中级医生的(明的)月收入一般在2~4万元,其中基本工资只有2000~4000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奖金(如小组奖、科室奖、院奖、月奖、季度奖等)、加班提成、超时工作提成、收病人住院提成、手术站台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收入项目。面对这样的收入结构,有几个医生能不主动去过度劳累?为了不拖累小组、科室和全院的后腿,有几个医生敢不去过度劳累?

大家知道,全球最大的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简单的小病到复杂的大病,大小通吃,以量取胜,“捡到篮里都是菜,甚至和乡镇卫生院抢活干,因为小手术未必效益低”,其目的是通过“薄利多销”来盈利。这里的医生无疑的非常辛苦,几乎人人天天过度劳累,而且完全是任劳任怨。当然收入更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能进入这家医院工作,那简直是祖上烧高香了。巨大的经济激励机制具有巨大的魔力,劳累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使累死了也在所不辞,而且前赴后继,没人愿意从大型医院调到清闲的基层医院工作。

第四,违背人性化的管理。医生过度劳累或疲劳,不仅对医生本人害处匪浅,对病人也是危害极大的,因为医生的疲劳显著增加对病人的误诊误治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过失风险。欧美等国早就有明文禁止医生的过度劳累和疲劳工作。反观我国,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医生疲劳工作,卫生行政部门也不严加管制,违背了基本的职业和道德标准。在经济效益面前,人性化管理沦落为漂亮的口号。

第五,“单位人”身份约束了医生的流动。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而且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公立医院通过编制把医生圈养成“单位人”,以至于医生很难流动,即使知道会累死也没有多少办法。

第六,中国特色的职称制度。为了牵制每一个医生而形成的当今职称制度,把职称与各种利益捆绑一起,让医生白天忙临床,晚上和节假日在家还得忙着造论文和编课题,而且不干不行,除非改行不想混了。

医生在外国是非常受人尊敬而富有的角色,而在中国只能农民工一样劳累才能获得比较高的收入。面对越来越多关于医生过度劳累和累死的事例和报道,笔者只能说:体制牢笼里的医生,请你少受一些诱惑,珍惜自己,你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你家人的幸福和病人的安危。且行且珍重!

(来源:新浪博客;作者:麻醉科普;首发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a440a0102w9pw.html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07-13 owlhealth

    继续

    0

  2. 2015-07-12 huaxipanxing

    看看

    0

  3. 2015-07-11 hjj0000

    吐槽完毕,继续搬砖。。

    0

  4. 2015-07-11 zhouanxiu

    工作、生活都要劳逸结合

    0

  5. 2015-07-10 cmn

    好好活着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0

相关资讯

医生过累睡衣柜,被赞“美丽睡姿”

“这是我们医院的医生,由于太累,在衣柜里睡着了。”7月3日,一张医生在衣柜睡着的照片流传在微信朋友圈,获得众多网友转发和点赞。照片里人的是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蒋丹。她刚做完一场手术,有点疲惫,刚把口罩摘下,便在更衣室的衣柜中小憩,等待下一场手术。身穿绿色手术服,安静躺在衣柜中,她睡得很香。这发生在手术间隙的一幕,被蒋丹的同事“偷拍”下来,随手发到朋友圈。有网友评论“好心疼”、“医务人员可敬可赞

浴血抗战中的医学名校和名家们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更是民族精神新的起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指导,离不开中国军人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支持,同样也离不开白衣天使们提供的生命保障。北平协和医学院-传奇人物的摇篮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这所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院开始了它的传奇故事,它培养了大批中国近现代医学家,并因他们而骄

带病坚持工作,医生为啥还会感觉内疚?

在线发表于JAMA的一项小调查研究显示,尽管医生们知道自己的带病状态可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但是很多临床医生仍然会带病工作。

一位神经康复医生:AD研究的征程

首先要诚挚地感谢梅斯医学,梅斯医学移动医疗创新大赛不仅为医生们提供了尝试发展移动医学的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是,给医生们上了一课,深刻感受到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令人鼓舞的是,这次大赛也预示了医生在移动医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感受让我们信心倍增。 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最迷茫的体验莫过于找不到回家的路;可能最无奈的感受莫过于父亲再也不认识他最疼爱的女儿。作

我是一个医生,我有精神病

没有人死。这世界没有结束,我也没有气喘吁吁。但是为什么我会感到写作很艰难?过去六年我经受着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折磨。在整个医学院时光里,我服用抑郁药。这是一段难熬的时光,但是一般情况下我行动正常,只需要我的家庭医生做一些干预。但是去年我到达了一个危机点,我决定要分享我的故事。我一直在急诊室担任一名医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恐后,我爱上了这份工作。有一天,我收治了一个自杀未遂的病人。听着那个病人的故事勾起了

沈阳一医生医院门前被撞身亡

读了七年的医科大学,又接受了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好不容易成为一名真正的急诊科医生后,年仅29岁的他,却在自己工作的医院门前被撞身亡。他的孩子刚刚出生23天,他还没来得及听到那声“爸爸”。7月8日22时许,在文艺路省医院门前这个事故频发的路口,一死一伤的惨剧猝然发生。 孩子才23天 医生爸爸突然去了 7月9日,记者从辽宁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车祸的逝者名叫胡文旭,是该院一名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