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于I型干扰素与感染性疾病

2015-01-26 佚名 生物谷

人体产生的已知的干扰素共有13种(小鼠中有14种)分为三大家族:I型,II型,III型。I型干扰素以IFN-α与IFN-β为主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分泌;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后的T细胞分泌产生;III型干扰素为几种IFN-λ,其已知的分布与功能都比较有限。   I型干扰素的产生:I型干扰素是参与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它的产生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表面或内

人体产生的已知的干扰素共有13种(小鼠中有14种)分为三大家族:I型,II型,III型。I型干扰素以IFN-α与IFN-β为主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分泌;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后的T细胞分泌产生;III型干扰素为几种IFN-λ,其已知的分布与功能都比较有限。
 
I型干扰素的产生I型干扰素是参与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它的产生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表面或内部受体(Toll like receptor,NOD like receptor,RIG-I receptor,cGAS等)接触到病毒特异性的抗原物质(DNA,RNA),然后通过胞内的信号分子传递(MAVS,STING,TBK,IKK等),最终激活转录因子IRF3/7从而启动I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I型干扰素的信号传递:I型干扰素是分泌型蛋白,它们的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异源二聚体(由IFNR1与IFNR2两个亚基组成)。配体受体的结合后会激活下游的蛋白激酶JAK1与TYK2,激酶活化后会激活胞浆内的转录因子STAT1与STAT2,俩者聚合进入细胞核内协助IRF9转录下游的一些效应基因。
 
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保护效应:1、体外研究普遍证明,IFN通过促进下游一些ISG(IFN stimulated gene)的表达,从而达到一致病毒复制的能力。这些基因包括MX1,PKR,OAS,IFITM,APOBEC1,TRIM等。2、同样,体内试验也证明:当小鼠缺失IFNR1/2时,对疱疹病毒,生里基森林病毒,豆苗病毒,脑膜炎病毒等感染失去抵抗能力。以最受关注的免疫缺陷病毒为例:通过对恒河猴进行SIV感染(相当于HIV),发现在阻断IFN信号通路后,病毒库容积增大,CD4+T细胞加速减少,加速了艾滋病的感染效率。如果此时向恒河猴体内注射重组I型干扰素则会提高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病毒的系统性感染。然而,持续的给药则会使宿主"脱敏",抗病毒基因的表达量随之下降,艾滋病随即继续加速恶化。说明I型干扰素的表达时间与剂量是十分关键的。3、一些研究发现I型干扰素能够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提高细胞表面MHC-II与辅助刺激因子CD80,CD86的表达,从而增强其抗原呈递的能力。另外,一些研究认为I型干扰素可以直接作用于CD4+与CD8+T细胞以及B细胞,提高它们的活化水平。
 
I型干扰素的负面效应: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I型干扰素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中的免疫抑制以及炎症反应,从而使疾病发生恶化。在SIV感染猿猴的模型中,研究发现强烈的I型干扰素反应在病情恶化的动物体内比较常见,而病情稳定的动物体内I型干扰素的表达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I型干扰素会引起细胞表达TRAIL(一类细胞凋亡受体),从而引起细胞的死亡。免疫细胞的死亡则会促进病毒的复制与感染。另外,在急性感染中,I型干扰素的过量表达会引起细胞的凋亡与组织的损伤,触发炎症反应,从而使疾病发生恶化。
 
此外,I型干扰素在抗细菌及抗真菌感染中也有一些正面与负面的效应,因为不太重要,所以不再赘述。
 
综上,我们了解了I型干扰素的产生机制与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于负面影响。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开发抗病毒感染的I型干扰素药物。
 
原始出处
 
Finlay McNab,Katrin Mayer-Barber, Alan Sher, Andreas Wack & Anne O'Garra.Type I interferons in infectious disease.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3-12-19 ms3000000617310053

    The type II IFN family consists of a single gene product, IFNγ, that is predominantly produced by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and can act on a broad range of cell types that express the IFNγ receptor (IFNγR)2. 2型干扰素还会由自然杀伤细胞分泌。

    0

相关资讯

Nature Immunology :英揭示干扰素独特作用 为癌症肝炎治疗提供新思路

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最初还只是治愈一些流感、肝炎、水痘之类的小毛病,在医疗界似乎有些大材小用。而如今对付许多肿瘤、癌症还有白血病都用上了干扰素,就不再是小打小闹了,它已然华丽转身为当下最时髦的新药之一。 由于干扰素越来越现代的生产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也已上市多年。其应用前景虽被广为看好,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还是难免让人担心。 近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人体免疫系统应对病毒感染与细

Cancer Cell:曹雪涛课题组发现肝癌发生和干扰素疗效预判新靶标

2014年1月15日,国际肿瘤学研究顶尖杂志《癌细胞》(Cancer Cell,影响因子25分)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课题组侯晋副教授、周烨和郑媛媛博士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其发现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肝癌预后判断、干扰素治疗疗效预判和肝癌发生尤其是男性高发中的作用和机制。该肝癌转化医学研究工作为肝癌预后判断和干扰素治疗疗

ERAIT:美研究发现可有效对抗H7N9的天然抗生素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的基因溯源研究显示:由鸽子或者雀鸟等禽类引起H7N9流感病毒在中国已经超过130人感染,导致43人死亡。病毒基因来自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针对该种变异的药物治疗日前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一定进展,该大学的Juergen Richt

EASL 2014:聚乙二醇干扰素LAMBDA 早期抗HBV疗效优于ALFA

HBeAg+慢乙肝患者的中期(24周)治疗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Lambda-1a 比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显示出更强的早期病毒学/血清学反应和更好的耐受性。该研究为治疗24周后的报告结果。 成人HBeAg+,干扰素初治患者(HBV-DNA> 105IU/mL,ALT > 1×ULN [ULN = 47U/ L]),随机(1:1)分配接受每周180ug的LAMBDA或Alfa治

Nature:IL-1与干扰素联手调用免疫系统对抗结核病菌

一项最新研究定义了三个免疫力调控分子:1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与前列腺素E2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解释结核菌感染后为何出现不同结果。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但是其中只有5-10%的人在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这就像是轮盘赌游戏,谁也不知道到底会得到什么结果。 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研究,分析发现了许多导致临床肺结核(TB)风险的

Nature:抑制干扰素活性或有助艾滋病治疗

直到现在,利用人体天然的病毒杀手来预防及治疗感染都是个棘手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除去入侵物时这些分子会激起强有力的炎症反应。现在,来自Weizmann研究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们在合作研究中阐明,在感染时抑制干扰素的活性有可能会对疾病过程造成长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干扰素因其能够“干扰”病毒复制,保护我们抵御疾病而得名,然而,当我们生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