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规模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量新基因线索

2013-12-29 MedSci MedSci原创

26 日,一个由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等国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 40 多个新的 DNA 区域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涉及近 3 万名患者。研究者相信,他们可以研发新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也许有一天能够彻底治愈这一疾病。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上。 该科研小组比较了关节炎患者的 DNA 和那些没有这

26 日,一个由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等国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 40 多个新的 DNA 区域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涉及近 3 万名患者。研究者相信,他们可以研发新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也许有一天能够彻底治愈这一疾病。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上。

该科研小组比较了关节炎患者的 DNA 和那些没有这一疾病的人的 DNA 。结果发现与这一疾病相连的 42 个“薄弱”环节。

研究人员希望可以研发出能弥补这些基因缺陷的药物。首席研究员、哈福大学医学院的 Robert Plenge 教授说:“这一发现显示这样的发现可以被用来设计新的药物。这一发现给未来提供一个机会,那就是利用遗传学来研发治疗像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复杂疾病的药物,以便治疗或者甚至是治愈这样的疾病。”

有人认为,识别导致复杂疾病的基因缺陷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没有用的。他们说,靠药物来制止 SNPs 不会缓解任何症状。但 Plenge 教授说,他发现了一种现成的药物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缺陷区域,证明这一遗传方法是可行的。“这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这一方法可以被用来甄别针对复杂疾病的药物,不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是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和冠心病。”

该研究还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上出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发生在血癌患者身上。这一观察表明,那些被用来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有效对抗类风湿关节炎等,应快速跟踪进入临床试验。

原始出处:

Yukinori Okada, Di Wu, Gosia Trynka, Towfique Raj, Chikashi Terao, Katsunori Ikari, Yuta Kochi, Koichiro Ohmura, Akari Suzuki, Shinji Yoshida, Robert R. Graham, Arun Manoharan, Ward Ortmann, Tushar Bhangale, Joshua C. Denny, Robert J. Carroll, Anne E. Eyler, Jeffrey D. Greenberg, Joel M. Kremer, Dimitrios A. Pappas, Lei Jiang, Jian Yin, Lingying Ye, Ding-Feng Su, Jian Yang, Gang Xie, Ed Keystone, Harm-Jan Westra, Tõnu Esko, Andres Metspalu, Xuezhong Zhou, Namrata Gupta, Daniel Mirel, Eli A. Stahl, Dorothée Diogo, Jing Cui, Katherine Liao, Michael H. Guo, Keiko Myouzen, Takahisa Kawaguchi, Marieke J. H. Coenen, Piet L. C. M. van Riel, Mart A. F. J. van de Laar, Henk-Jan Guchelaar, Tom W. J. Huizinga, Philippe Dieudé, Xavier Mariette, S. Louis Bridges Jr, Alexandra Zhernakova, Rene E. M. Toes, Paul P. Tak, Corinne Miceli-Richard, So-Young Bang, Hye-Soon Lee, Javier Martin, Miguel A. Gonzalez-Gay, Luis Rodriguez-Rodriguez, Solbritt Rantapää-Dahlqvist, Lisbeth Ärlestig, Hyon K. Choi, Yoichiro Kamatani, Pilar Galan, Mark Lathrop, the RACI consortium, the GARNET consortium, Steve Eyre, John Bowes, Anne Barton, Niek de Vries, Larry W. Moreland, Lindsey A. Criswell, Elizabeth W. Karlson, Atsuo Taniguchi, Ryo Yamada, Michiaki Kubo, Jun S. Liu, Sang-Cheol Bae, Jane Worthington, Leonid Padyukov, Lars Klareskog, Peter K. Gregersen, Soumya Raychaudhuri, Barbara E. Stranger, Philip L. De Jager, Lude Franke, Peter M. Visscher, Matthew A. Brown, Hisashi Yamanaka, Tsuneyo Mimori, Atsushi Takahashi, Huji Xu, Timothy W. Behrens, Katherine A. Siminovitch, Shigeki Momohara, Fumihiko Matsuda, Kazuhiko Yamamoto & Robert M. Plenge. Genetic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ontributes to bi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Nature, 25 December 2013; doi:10.1038/nature12873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nn Rheum Dis:HIF-1α激活天然免疫反应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新的发病机制。课题组研究发现,低氧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可激活天然免疫反应,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这使人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新的发病机制的发现可以作为生物治疗的新靶点,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突破口。 该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细菌、病毒等天然感染可以刺激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

Ann Rheum Dis:研究发现吃高油脂海鱼,类风湿关节炎减半

每周吃一次高油脂海鱼,比如三文鱼和鲭鱼,可以减少一半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这是科学家对32,000名瑞典妇女所作的一项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还发现,经常吃鱼果然像专家建议的那样有利于健康。 研究人员表示,多吃高油脂海鱼对健康有好处,是因为这些鱼有丰富的Omega-3(ω-3脂肪酸),OMEGA-3 被认为能保护心脏和大脑。 《风湿性疾病年报》(Annals of the Rheu

Ann Rheum Dis:瓜氨酸化的纤维蛋白会加剧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在RA早期病程中,抗瓜氨酸抗体(ACPA)和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CF)的出现预示着关节炎症较抗体阴性的患者将更加严重。纤维蛋白在关节局部的沉积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理特点之一,与早期病程的发病机制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都密切相关。尤其当这些纤维蛋白一旦经瓜氨酸化,即可成为ACPA的自身抗原而进一步触发RA的发生。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实验风湿病学中心的Olga Sanchez-Pernaute等研

Ann Rheum Dis:不宜过早撤去甲氨蝶呤

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对甲氨蝶呤(MTX)反应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用依那西普(ETN)+甲氨蝶呤(MTX)连续治疗6个月后,与继续联用两种药物的患者相比,撤去MTX的患者在6~12个月间未获同等程度的改善。论文8月26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  研究纳入205例符合①未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②尽管接受持续的MTX治疗,但疾病活动度评分(DAS

PLOS Pathogens :研究发现牙周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关联机制

出现牙龈疾病是否表示将来会有关节问题?虽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们早就知道这两个流行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病和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其中微生物的机制仍不清楚。 发表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的新研究论文中,路易斯维尔(肯塔基州)学校牙科口腔健康和全身疾病组研究员Jan Potempa博士和来自欧盟牙龈和关节项目组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引发牙周疾病的细菌--卟啉单胞菌属,如何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有新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免疫细胞——前体滤泡辅助性T细胞(pTfh),这种细胞在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如果靶向性抑制pTfh细胞,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新途径。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免疫》上。这是该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牵头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的最新成果。 类风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