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被拒的常见原因,看看膝盖中箭没?

2015-05-12 王养孝 科学网博文

做过科研和发表过论文的人,估计没有人没尝过投论文稿被拒的滋味。我认为论文被拒的几率高低,取决于论文的质量和所投杂志的难易程度,当然,有时也看运气。而论文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科研课题的设计水平。美国有位学者叫Daniel W Byrne,对50位美国医学学会的审稿人和67位医学杂志的主编和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参见Byrne DW. Science Editor, 2000, 23;

做过科研和发表过论文的人,估计没有人没尝过投论文稿被拒的滋味。我认为论文被拒的几率高低,取决于论文的质量和所投杂志的难易程度,当然,有时也看运气。而论文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科研课题的设计水平。

美国有位学者叫Daniel W Byrne,对50位美国医学学会的审稿人和67位医学杂志的主编和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参见Byrne DW. Science Editor, 2000, 23; 39-44)。他的研究结果发现:

1.最常见的导致稿件直接被拒绝的单一原因有:
A)科研设计:71%
B)结果的解释:14%
C)课题的重要性:14.2%
D)结果的表达方式:0%

2.大多数的缺陷通常在论文的哪个部分?
A)方法:55%
B)讨论:24%
C)结果:21%
D)导言:0%

3.哪个部分最应该为论文直接被拒负责?
A)方法:52%,
B)结果:28%
C)讨论:21%
D)导言 :0%

由此可见,科研设计在论文发表中非常重要。科研设计有问题,所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必将会有误,会严重影响论文的质量。科研设计时一定要有恰当的实验对照,所用的实验方法要可靠,观察的样本数要足够,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要有可比性。临床药物疗效的研究要用双盲对照的原则,最好是多中心合作研究,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度。

在论文写作中,材料和方法和结果应尽可能写得详细些,以便审稿人和编辑能读懂你的实验设计,可减少被拒的机会,同时日后他人也可按你的描述可重复你的方法。如果所投杂志有篇幅限制较严,如PNAS只给6页的篇幅,可将详细的材料和方法和部分结果放到网上的补充材料中去。

结果的解释(讨论)和课题的重要性(前言)虽然没有课题设计来得重要,但也不容忽视。

通常课题设计应该是在做课题前已经做好了,这样可少走弯路,也可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而不是在写论文投稿的时候才想起亡羊补牢。当然,在做科研中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随时修正你的设计。

作者:王养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5-05-13 huaxipanxing

    收藏

    0

  2. 2015-05-13 2015yanzi

    有用

    0

  3. 2015-05-12 Wuyue6233

    看来基础课还是要学好啊!

    0

  4. 2015-05-12 yydlt

    看来每一部分都要重视!

    0

相关资讯

美学术委员会提出科学研究应减少繁文缛节

图片来源:ASHLEY FISHER/FLICKR 无论研究人员如何抱怨,针对学术研究的监督不会停止。但它能否做得更好? 美国一个新国家学术委员会调查了政府如何监督其每年400亿美元的经费。该委员会主席表示,希望这些监督工作能“足够明智,以便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这里引用了常被提及的2005年调查——研究人员表示“行政任务”,例如遵守该机构的报告要求,占了他们进行联邦资助研究项目

Science Career:如何逼疯科研狗

Science Career近日刊登了一篇十分诙谐的文章: 当我早上走进实验室发现我的实验已经被“劫持”,我真是快要气炸——我在纯化蛋白质,样品应该在有活性炭的烧杯中搅拌一夜。但有人关闭了搅拌板,把我的烧杯移到了实验台。我起初以为有人可能弄错了。可能有人需要使用搅拌台,所以动了我的烧杯,却在使用完之后忘了放回去。但是这,显然,是蓄意行为。 我们是研究生,我们在实验室都各自分配了一块需要负责的“

爆笑科研:忍住的屁跑哪儿去了?

屁从何而来? 屁的材料是与我们的唾液或食物,一起咽下去的空气。其中有一部分以打嗝的方式从胃排出,剩下的空气则进入肠部,成为屁的来源。 事实上,习惯将大量空气与唾液一起咽下的“吞氧性”的人,也就是吃饭十分迅速的人,放屁的次数通常比一般人还要多。在肠内等待被咽入的空气的,是肠内的细菌群。栖息于肠部上方的大肠菌、葡萄球菌等需气性菌,会先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栖息于下方的厌氧性菌(遇氧气即

南方会临床试验论坛:科研已经进入循证医学2.0时代

“研究项目的设计对于整个研究很关键,它如同一座建筑的地基,设计不好,就相当于地基有问题,最后建成房子的坚固性一定让人质疑。” 在4月12日第17届南方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MRBC-NCCD)发起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论坛”上,李卫教授说。 临床试验方法学论坛部分专家合影 李卫教授指出,符合统计学原则的研究设计是临床试验成功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是保证高质

Nature:中国科研将从求“量”到重“质”的转变

受益于重新考量评价和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方法,这一观点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有关中国科研评估环境的专刊上。该观点性文章的作者中国青年学者王传超强调说,中国有必要与其它国家一样,为新毕业的博士生提供资金和机会,以免青年科研人员外流、长期留在国外或完全脱离科研界。“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安东尼·奇塔姆博士(Anthony Cheetham)概述了中国如何通过招募和资助科学家来推动科研产量的直

Nature专题:中国科研的分量

近年来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研发支出国,论文发表数量也上升到了世界第二。本期Nature推出专题“Assessing Science (China)”,介绍和探讨了中国科研的现状、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研发支出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比上一年增加了1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发支出大国。那么这笔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75%的研发经费用在了工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