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蔺亚晖教授:深入解读最新共识中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在胸痛诊断中的价值 | GW-ICC 2024

2024-12-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梅斯医学特邀来自北京阜外医院的蔺亚晖教授就《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检验部分》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在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的物质,它们可以反映出特定生理或病理过程的存在或进展。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生物标志物不仅是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程以及预测治疗效果方面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日,第35届长城心脏病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长城心脏病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在本次大会中,梅斯医学特邀来自北京阜外医院的蔺亚晖教授就《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检验部分》进行了深入探讨。

梅斯医学:请您谈谈制定《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 检验部分》对于胸痛中心的规范化运作有哪些关键的推动作用?

蔺亚晖教授:该共识的重大意义在于其为我国胸痛中心在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高质量应用和检测方面提供了权威指导。这一共识不仅推荐了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路径,还特别强调了确保这些路径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对生物标志物检测性能的要求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同时,该共识积极响应了国家卫健委关于重视即时检验(POCT, Point-of-Care Testing)检测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三甲医院而言,意味着要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通过遵循这些严格的标准和建议,医院可以在确保精准诊疗的同时,实现从传统诊疗模式向现代化精准医疗的转变,进而推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梅斯医学:共识中强调了哪些主要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它们各自在胸痛诊断中的价值和特点是什么?

蔺亚晖教授:共识特别强调了几种关键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cTn),利钠肽(BNP 和 NT-proBNP)及D-二聚体等,这些标志物在诊断、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cTn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核心指标,因其在心肌梗死定义中的核心地位而被广泛认可。它包括两种亚型: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这两种形式的肌钙蛋白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迅速释放入血液,其浓度变化可以用来确认是否发生了心肌损伤,并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心脏事件。由于肌钙蛋白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关键工具。

利钠肽家族成员如B型钠尿肽(BNP)及其N端片段(NT-proBNP)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心脏负荷增加或心功能不全时,心室会分泌更多的BNP,后者很快被分解为活性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因此,血液中这两种物质的水平可以反映心脏的压力状态和功能情况。高水平的BNP或NT-proBNP通常提示心脏代偿机制已经启动,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至关重要。

D-二聚体则在排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和非急性肺栓塞(PE)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在中低风险人群中的快速排除能力。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特定产物,其浓度升高可能表明体内存在凝血活动,这与血栓形成相关。然而,单独依靠D-二聚体检测不能确诊上述疾病,但结合临床评分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筛选出不需要进一步复杂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

除了上述三种核心标志物外,共识还简要提及了其他标志物: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及肌红蛋白。尽管CK-MB在最新指南中的推荐地位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情况下仍有其应用价值。例如,在资源有限的地区,CK-MB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仍然是可用的选择之一。此外,对于那些无法及时获取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的地方,CK-MB可以作为补充指标来辅助诊断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此外,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所有肌肉组织中,包括心肌。虽然它可以在心肌损伤后较早地出现在血液循环中,但由于缺乏心脏特异性,且半衰期短,所以现在更多地被用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筛查的一个初步指标。在最新的指南中,肌红蛋白的重要性也有所降低,但它仍然可以在特定环境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梅斯医学:未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有何预期?

蔺亚晖教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长,心血管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正朝着更快、更精准、用血量更小以及设备更便携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医疗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我们看到从院内检测延伸到院前检测,再到最终实现无血检测技术,每一次进步都将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无血检测技术为例,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成为心血管标志物检测的终极形式,它不仅解决了传统采血带来的不便和风险,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选择。随着这些创新技术逐步走向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心血管健康的管理和维护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12-02 ms5000000707039972

    由于肌钙蛋白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关键工具。

    0

相关资讯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植入支架术后20分钟患者蹊跷死亡

62 岁女性因活动后胸痛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处理前降支后出现不良症状,术后心电图异常,术后 20 分钟死亡。

急性心梗遭遇右冠脉顽固无复流

70 岁男性急性下壁心梗入院,三支病变,急诊开通右冠脉时出现无复流等情况,经多种处理后好转,术后优化药物治疗,强调无复流应对及反思。

急性心梗找不到左冠,难道真的是主动脉夹层致左主干闭塞?

41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初诊急性心梗转院。冠脉造影疑主动脉夹层,CTA 证实升主动脉窦底夹层。

消失的急性闭塞血管------罕见异常开口回旋支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1例

55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冠脉造影未找到回旋支,经多种方法探寻确定回旋支异常开口致闭塞为罪犯血管,术后预后良好。总结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罕见,回旋支异常开口合并心梗极罕见。

胸痛病人3支血管粗大扩张!没有狭窄,为什么痛?

患者男性,79岁,因胸痛1周入院。

术后死亡丨右冠脉近中段植入支架后远端血肿,抢救无效,术后患者死亡

74 岁女性因胸痛入院,行右冠脉 PCI 术后胸痛再发,造影显示支架远端病变,处理中夹层扩大,患者病情恶化死亡。探讨该病例治疗过程及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