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例分析1例

2017-05-09 MedSci MedSci原创

入院日期:2016-09-08 年龄: 70岁 性别:女 主诉:发现血压高5年,头晕,血压波动2天。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发现血压升高,高于140/90mmHg,之后多次测血压示高于正常,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曾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但一直未经正规诊断和治疗,平素未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差,波动大,时感头昏不适。近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在家多次测量血压,波动在2

入院日期:2016-09-08
年龄: 70岁
性别:女
主诉:发现血压高5年,头晕,血压波动2天。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发现血压升高,高于140/90mmHg,之后多次测血压示高于正常,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曾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但一直未经正规诊断和治疗,平素未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差,波动大,时感头昏不适。近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在家多次测量血压,波动在200/120mmHg左右,伴恶心、呕吐2次,量少、为胃内容物,无肢体麻木,无肢体活动障碍。今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收入院。起病以来患者无腹痛、腹泻,无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无黑曚、晕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病。无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否认家族传染病。   
其他: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近期疫区及流行病区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饮酒,无吸烟史,无冶游史及性病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子2女,爱人健在,子女均体键。 月经史:52岁绝经。
体格检查:
T 37℃  P 87 次/分  R 20 次/分  BP 240/120mmHg
一般检查: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检查合作。 皮肤、粘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苍白、淤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五官: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球无凸出,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腔通畅,口唇无发绀,扁桃体不大,咽无充血,伸舌居中。 颈部: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压痛,胸式呼吸存在,节律整齐,胸壁静脉无曲张。视诊:腹平坦 ,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未见手术切口瘢痕。触诊: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脏剑下、右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脾脏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季肋点无压痛,输尿管点无压痛。叩诊:肝浊音界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 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脊柱、四肢:脊柱无畸形,无侧弯,无压痛,无叩痛,活动度正常,无杵状指(趾),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不肿,无静脉增粗、迂曲。
专科检查: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搏动范围1cm,剑下未见心脏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无抬举感,未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 Ⅱ 2 2 Ⅲ 4 3 Ⅳ 6 Ⅴ 8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为8cm) 听诊:心率82次/分,节律齐。A2 > P2,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附加心音无。 周围血管征:无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阴性,无枪击音,无杜氏双重杂音。无脉搏短绌,无交替脉。
辅助检查项目列表:心电图:窦性心律;头颅CT平扫:1.双侧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腔隙性脑梗塞可能;2.双侧侧脑室旁小片状白质密度减低影,多考虑白质脱髓鞘表现,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行MR检查。心房彩超:左房扩大,主动脉瓣轻度狭窄,肺动脉压增高。
实验室检查项目列表:
尿蛋白(PRO): +-;上皮细胞数 35.8 /μL;总胆固醇 5.34 mmol/L;总胆红素 24.3 umol/L;间接胆红素 17.6 umol/L;碱性磷酸酶 177 U/L;白细胞 7.57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0.7 %;红细胞 4.62 10^12/L;血红蛋白 158 g/L;血小板:232 10^9/L
诊断名称: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高血压危象
治疗原则列表:
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X线及心脏彩超等;吸氧、监护,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改善循环,对症支持治疗。
本病历拟诊讨论:
入院诊断: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高血压危象。
诊断依据:
1、老年女性,“发现血压高5年,头晕,血压波动2天”史;
2、既往有高血压;
3、入院查体所示心脏扩大;
4、入院ECG所示窦性心律。
鉴别诊断:
1、肾性高血压,患者无肾小球肾炎病史,无发热、血尿、浮肿史,暂不考虑,行肾功能、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
2、嗜铬细胞瘤,患者无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故暂不考虑,行香草基杏仁酸(VMA)检查及肾上腺CT检查有助于鉴别。
3、脑血管意外: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头痛、恶心、呕吐等,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1、迷走神经张力高:患者表现为心动过缓,夜间为甚,静脉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后心率可大于90次/分。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总 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7-05-09 thlabcde

    好典型,学习了好东西!

    0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缺乏与高血压的新机制研究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将2-羟基雌二醇代谢为2-甲氧基雌二醇(2-ME);有研究表明COMT缺乏症与男性以及先兆子痫中的高血压相关,这种疾病还与血管紧张素II(Ang II)加压反应的超敏有关。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ypertension上的研究发现,COMT缺乏症可以解释在小鼠中对AngⅡ的加压反应的超敏反应,这是由于缺乏对依赖2-ME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AT1R)的抑制。研究

Hepertension:Nrf2基因缺失对高血压的影响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是氧化还原稳态的主转录调节因子,它可以影响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延髓头端腹外侧(RVLM)的中枢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酶的表达降低促进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交感神经激活。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ypertension上的研究评估了RVLM中Nrf2的缺失是否增加交感神经驱动力和血压。研究者们将慢病毒-Gre-GFP或慢病毒-GFP微量注射至Nrf2- floxed小鼠中的RVLM

JAMA Pediatr: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和高血压

母乳喂养导致婴儿在出生后1-2.8岁身高增长加快,2.8-14.5岁体重增长加快,2.8至8.5岁BMI增加加快,但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不会导致儿童肥胖与高血压风险降低

年轻男性患高血压率超20%,预防需从减肥减盐做起

提起高血压,可能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这和自己没关系,误以为这是中老年人才会患的一种病症。殊不知,这个“无形杀手”正来势汹汹地靠近中青年人群。据2016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达1000万,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20%。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许

Hypertension:常规和动态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和控制率分析!

总之,在所有检查的队列中高血压的高患病率表明需要改进其预防、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管理的策略应继续不仅着眼于预防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也应考虑社会问题。

经典病例-高血压病例1例

入院日期:2016-09-08年龄: 70岁性别:女主诉:发现血压高5年,头晕,血压波动2天。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发现血压升高,高于140/90mmHg,之后多次测血压示高于正常,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曾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但一直未经正规诊断和治疗,平素未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差,波动大,时感头昏不适。近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在家多次测量血压,波动在200/12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