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ukemia】DLBCL患者CNS复发的临床特征、治疗、病程和预后影响因素

2024-09-07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学者对2000年至2016年间由法国LYSA和德国GLA发起的19项前瞻性2期或3期试验中5189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59例继发性CNS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

DLBCL CNS复发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或复发是一种罕见但大多致命的事件,中位生存期仅3-5个月,而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管理是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生存的关键。学者对2000年至2016年间由法国LYSA和德国GLA发起的19项前瞻性2期或3期试验中5189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59例继发性CNS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近日发表于《Leukemia》。

图片

研究结果

5189例一线接受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中,159例(3%)患者发生CNS事件(复发占62%,进展占38%)。

图片

脑内、脑膜内、脊柱和合并受累的患者分别为44%、31%、3%和22%。155例可评估患者中有62例(40%)同时出现全身进展/复发。中位至首个CNS事件时间为8个月,分别有66%和82%的CNS事件发生在研究纳入或随机分组后的1年和2年内。18%的患者在2年后发生首次CNS事件(晚期事件);有趣的是,CNS IPI低危患者中46%发生晚期CNS事件,而16%的中危(p=0.004)和9%的高危患者发生晚期CNS事件(p<0.001);晚期CNS事件中45%在初诊时为CNS IPI低危,而早期事件患者的这一比例为12% (p<0.001)。病程中87%的患者表现有CNS外结外受累,结外最常受影响的部位包括骨(34%)、胃肠道(21%)、软组织(21%)、肾/肾上腺(20%)、肺(20%)和肝(18%)。

图片

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OS)为3.4个月,2年OS为15%。结局不因CNS IPI、CNS事件发生的部位或时间点(以24个月为界)而异,但高龄患者(以70岁为界)OS较差(p<0.001),而孤立性CNS事件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OS (p=0.023)。

图片

150例患者中95例接受免疫化疗。仅25例患者接受自体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其3年总生存率为36%;而化疗联合放疗(无移植)为18%,单纯化疗和放疗分别为9.7%和9.5%。孤立性CNS复发患者自体移植结局优于CNS伴全身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免疫化疗(HR=3.0,p<0.001)和单纯放疗 (HR=4.2,p< 0.001)以及姑息治疗 (HR=16.8,p<0.001)的患者OS明显差于HDT/ ASCT或AlloSCT巩固的患者。此外,CNS事件后获得CR的患者OS(3年OS 52%)优于未获得CR的患者。

图片

图片

总结

作者对5000多例在国际临床试验中接受前瞻性治疗的DLBCL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159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有的治疗策略只能治愈一小部分患者。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事件患者经HDT/ ASCT巩固后生存率最高,但只有16%的患者进行了移植,其中约三分之一(36%)的患者实现长期生存。为了改善这些高危患者的预后,迫切需要包括CAR-T细胞和小分子在内的新型治疗策略,该研究也可以作为评估这些新模式的基准。

参考文献

Frontzek  F,et al.Identification,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CNS relapse in DLBCL patients across 19 prospective phase 2 and 3 trials—a LYSA and GLA/ DSHNHL collaboration.Leukemia . 2024 Aug 16. doi: 10.1038/s41375-024-02371-y.

作者:聊聊血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揭示机械力受体Piezo1在中枢神经系统机械力感知中的重要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中Piezo1通道通过增强机械信号转导、增强了突触可塑性和认知功能.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总结 图文并茂全面 一看就会: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之外,图中看到的都是周围神经。因此,对我们的查体来讲,其实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难度也很大。这里的周围神经包括上肢、下肢、躯干,提示了我们周围神经的分布,这也是我们查体的目标。

脑诱发电位5大分类,一文盘点!

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诊断标准,但是建议每一个实验室须确定自己的标准。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教授Sci.Adv.:周围神经直接介导银纳米材料从肠道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跨神经元易位

本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沿着由周围神经介导的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轴发生转移。

【Haematologica】基因改变可预测PVRL发生CNS进展

日本对36例PVRL患者的玻璃体样本进行了全面的遗传分析,并回顾性研究了基因改变与CNS进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