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
2024-09-29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包括辅助作用原理、装置组成及不断改进,是救治严重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每每听说某个危重症患者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抢救成功了,我们似乎有些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门技术?
既然是辅助,我们就来看看这项技术的辅助作用原理:
IABP是将一个特制球囊导管置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降主动脉内。当心室舒张伊始、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球囊快速充气膨胀(二氧化碳或氦气),使升主动脉内舒张压升高,从而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氧供。当心室收缩前的瞬间,球囊快速放气,使主动脉内压力骤降,从而降低左室射血阻力,减轻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下降,可使衰竭的心肌逐渐恢复。
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来介绍一下该装置:
该装置,由两部分组成,既气囊导管和反搏机器。
气囊导管为一次性使用,导管末端连一聚氨酯材料制成的气囊。气囊形状有单囊、双囊两种,目前应用的多为单囊。
导管有单腔、双腔两种,单腔导管只能通气,双腔导管除通气外还能监测动脉压,插入引导钢丝,注入造影剂,确定血管是否有狭窄及气囊位置,还可采集动脉血液标本。
根据气囊充气量多少分为2.5ml、5ml、7ml、9ml、12ml、20ml、25ml、35ml、40ml、50ml等不同容积规格,可供不同体重的儿童和成人选用。
反搏机器为气囊导管的驱动部分,由监测、调控、动力部分组成。监测部分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患者的心电图、动脉压及波形;动力部分由气体压缩机和真空泵组成,使气体(二氧化碳或氦气)充进气囊和排出;调控部分根据监测的心电图动脉压触发反搏,使驱动反搏与心搏同步。
自IABP应用于临床以来,反搏机器和气囊导管不断得到改进提高,趋于更简便的操作。驱动装置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更加安全,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在输入的参数条件下,自动识别心电或压力信号,并自动调控充排气时相,达到最佳反搏效果,机器体积减小、重量减轻。
操作按键由原来的40多个减少至现在的十几个。
气囊导管置管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为经吻合于股动脉的人工血管植入;80 年代研制出了经皮穿刺导管,最初气囊为卷绕式,要人工旋转才能打开,80年代末改为折叠状,可自动打开,但要经穿刺鞘管植入。
近年来,研制了经皮穿刺无鞘管气囊导管,适用于股动脉偏细的患者,可避免或减少穿刺部位远端缺血情况的发生。这些改进使气囊导管植入更加简单方便,置入操作时间大大缩短。
作者:麻醉MedicalGroup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