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大脑中也可以“宽宏大量”

2016-08-17 佚名 生物谷

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大脑的特殊部分或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对别人好,该研究发现获将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诸如变态人格等机体精神疾病,变态人格即个体的行为具有极度的反社会性。 研究者Patricia Lockwood解释道,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人们非常有益的社会行为,其是人类互相交往的基础,对于社会关系和人们的凝聚力非常重要;但研究者目

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大脑的特殊部分或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对别人好,该研究发现获将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诸如变态人格等机体精神疾病,变态人格即个体的行为具有极度的反社会性。

研究者Patricia Lockwood解释道,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人们非常有益的社会行为,其是人类互相交往的基础,对于社会关系和人们的凝聚力非常重要;但研究者目前却并不清楚人们为何以及如何去其他人。尽管人们都有着参与到亲社会行为的倾向,但在不同个体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人们经历并且理解其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其往往能够作为人们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关键动力,但研究者想去检测为何以及其如何同亲社会行为发生关联。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了一种易于理解的模型来揭示人们学习如何让良好的结果最大化的分子机制,同时研究者利用这种模型来理解人们如何学会帮助他人,当进行MRI扫描时,志愿者们不得不工作,从而达到一定标志后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奖赏;研究者发现,当人们非常容易地学会做出对他人有益的选择时,他们往往并不会快速地学习如何对自己有利,随后研究者在大脑中鉴别出了一种个体参与学习可以为其他人获取最好结果的特殊大脑区域。

研究人员Lockwood说道,当我们学会帮助别人时,机体大脑中名为亚属前扣带皮层的特殊区域就会处于激活状态,换句话说,亚属前扣带皮层大脑区域似乎对于个体惠及他人非常重要。然而大脑中的该区域在每个人大脑中并不是具有同等活性的,相比具有较低水平同理心的个体而言,具有较高水平同理心的个体往往会快速学会如何有益于他人,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当我们做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时,亚属前扣带皮层大脑区域的信号就会增强。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阐明了个体学习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大脑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同理心和学会如何帮助别人之间的一种可能性关联;通过理解当我们对别人做出一些举动时大脑的行为变化以及个体的差异,我们或许就能够深入理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同时或许还能够揭示诸多心理状况出现的原因和机制。

原始出处

Patricia L. Lockwooda,b,1, Matthew A. J. Appsb, Vincent Valtonc, Essi Vidinga,2, and Jonathan P. Roiserc,2.Neurocomputational mechanisms of prosocial learning and links to empathy.PNAS.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7-04-21 drwjr
  2. 2016-10-09 ylzr123

    好文关注值得学习。赞!有待探究。

    0

  3. 2016-09-03 李东泽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0

  4. 2016-08-28 xueshucao

    同理心~共情能力

    0

  5. 2016-08-20 136****0753赵

    值得学习

    0

相关资讯

失去这一个分子,大脑便不会有记忆?

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记忆。其中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分子,专门用于保存记忆。经过了 20 多年的细心钻研,神经科学家 Todd Sacktor 和同事以为他们找到了答案。2006 年他们报道了一种名为 PKM-ζ 的非典型蛋白激酶 C ( enzyme protein kinase C, PKC)。PKM-ζ 参与小鼠的记忆维持 ;让 PKM-ζ 失活会擦除

喝酒后,大脑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ht: 1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缓慢起病,有严重的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智能障碍;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消失。脑电图可有低波幅慢波;脑CT示脑室扩大,大脑皮质特别是颞叶显著萎缩。病例特点:上脑干、下丘脑和脑室周

喝酒断片儿,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朋友身上,我们大多数人估计都曾有过或看到过喝酒喝到失去记忆(俗称断片儿)的经历。“酒后吐真言”也导致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毁了不少亲情、友情和爱情。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断片儿”呢?很明显,酒精是罪魁祸首,大脑中的一系列过程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失去了喝醉那晚的记忆。科学表明,“断片儿”是由于酒精阻止了大脑形成新记忆的能力,因为来自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抑制会增加。  记忆如何

Nature:科学家首次阐明大脑细胞间的交流机制

一个多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都知道神经细胞可以通过一些小间隙实现细胞间的交流,这个过程就叫做突触传递,一个神经细胞携带的信息会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中,这些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盐、多巴胺和血清素,其可以激活接收神经元上的受体来传输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信息。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首次阐明了特殊结构可以帮助大脑细胞间进行沟通交流。突触是一种非

长得胖,大脑萎缩得更快?

胖得脑子都坏掉了?剑桥大学最近做了一项研究指出,中年胖子的脑子,比中年正常体重人要老10岁。不要以为这个老10岁是指多10年的智慧,而是人类的大脑本身就会随着年龄萎缩,因此,这个研究说明,长得胖的人大脑萎缩得更快。并且,还有一些其它问题。1,先来看一下他们对“胖”的定义——研究者把找来的研究对象分成三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在18.5kg/m2 至 24.9kg/

Cell:挑战常规!大脑主动地摄取血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大脑主动地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至此之前,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被动过程。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他们报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转运到大脑内受到所谓的对胰岛素或瘦蛋白(leptin)等激素作出反应的神经胶质细胞的调节,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这种情形只可能是针对神经元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8月11日那